&郭树清改革论集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郭树清改革论集

  • 版 次:1
  • 页 数:212
  • 字 数:185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342118
  • 丛书名: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
作者:郭树清 著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关于明后两年配套改革的几个问题》、《1991~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设想》、《改善投融资结构与加强总量管理》、《从一季度形势看当前的宏观政策操作》等论文。
  收入本书的文章共31篇,大体反映了笔者参与经济改革实践25年以来的基本情况。
作者简介
郭树清,男,1956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1974年插队劳动,1978年就读于南开大学,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毕业,1986—1987年赴牛津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历任国家计委副司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司长、秘书长,贵州省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
目  录
作者自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1984年8月)
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985年1月)
全面改革亟须总体规划(1985年4月)
关于明后两年配套改革的几个问题(1986年5月3日)
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1988年4月)
价格改革和体制转轨的成功保证(1988年6月)
1991~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设想(1989年4月)
新经济体制的基本轮廓与加快过渡的方法和步骤(1991年12月)
改善投融资结构与加强总量管理(1993年2月)
产权制度改革刻不容缓(1993年2月)
从一季度形势看当前的宏观政策操作(1993年4月)
关于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1993年5月)
债务重组:解开企业一银行转轨的死结(1994年3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1984年8月)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进行充分的科学探讨和论证。本文不可能也不准备涉及所有问题,特别是各种细节,只打算就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一、目 标
根据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体制。这并不意味着承认商品生产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也不意味着否认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区别于以往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之一。这里之所以突出强调“商品生产”,是因为旧的经济体制的最大问题就是否定和妨碍商品货币形式,因而新经济体制就不能不把重点放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货币形式上来。
新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相反必须加强计划,使计划更科学更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发展而不流于形式。所谓“经济改革就是少一点计划,多一点市场”的说法并不正确。旧经济体制的弊病不是因为计划搞多了,而恰恰是因为它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过去的计划体制,“年度计划,计划一年”,计划在时间上常常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实物计划,计划实物”,脱离商品生产的价值关系,人为地制造了众多缺口。因此,计划经常不能完成,如果完成也是以比例失调、减少效益为代价的。新计划体制的革新之处在于:(1)严格地以商品货币关系为基础,以价值关系代替实物计划的主导地位。(2)改变国家机构单独制定计划的方法,代之以国家、企业、地方的结合,计划要反映上下左右的意见,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3)计划的重点由短期计划转变到中期和长期计划上来,更侧重于发展预测和规划。(4)计划的实现主要依靠经济政策和法律,依靠各种经济调节器的作用,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手段的途径和方法。上述四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即计划绝不能摆脱或破坏商品货币关系,相反,必须以此为前提和基础。
 ……

 &郭树清改革论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