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5087708
作者:刘广利 著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编辑推荐

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本套图书面向青少年读者群,配以手绘插图,装帧精美,作品版本经典,作者均为相关领域研究专家,是值得收藏阅读的人物传记读本。

 
内容简介
  每次看中国地图,我都深为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和历史悠久自豪。中华民族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战斗、生与死的考验。明清两朝,由于国势衰微,国家陷入灾难深重、任人宰割的境地,多次受到侵略者的肆意欺凌、掠夺和瓜分。国家饱经外患而仍生生不息,是人民群众团结战斗、奋力反抗的结果,在这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卫国英雄。这些英雄人物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不畏强敌,挺身而出,带领人民群众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这才使得国家一次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敢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奋勇杀敌,舍生取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真英雄的写照。面对侵略敢于战斗,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方显英雄本色。卫国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
作者简介
刘广利:1982年生,吉林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现任教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目  录
第一章 壮志在我胸
第二章 从太平军转变为淮军
第三章 李鸿章任命他为海军统领
第四章 到英国订货的北洋水师
第五章 出兵平乱,扬威朝鲜
第六章 半岛,血和耻辱
第七章 帝后党争的牺牲者
第八章 激战,这就是甲午
第九章 自杀殉国却被冒名投降

附录
一、丁汝昌年谱简编
二、丁汝昌诗作选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卫国英雄故事:丁汝昌(青少版)》:
  霞光满天的傍晚,或月色如水的夜里,在渐渐安静下来的村庄,结束了一天劳作的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在院墙外,在村头的大树下,他们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巨大的、神奇的,在他们心中,这个世界比白天的世界更真实,他们的游戏比什么都精彩。每天吃完晚饭,孩子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陆陆续续从家中走出来凑到一起。这时候,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不再管束他们,由着他们无拘无束地游戏。
  “炮战”游戏需要分出“敌方”和“我方”。丁汝昌把大家分成两派,各派称自己这方为“我国”,称对方为“敌国”。分好派就可以“开战”了,武器简易而淳朴,就地取材,是乡间随处都有的泥土,孩子们称之为“弹灰”。至于“战法”,就是在遇到敌方时抓起弹灰向他们身上打,谁的身体被打中就算失败。用弹灰互相攻击时,不免尘土漫天,孩子们视之为炮火烟雾,越战越勇。敌我双方交战几个回合后,各自清点“士兵”,哪一方被打败的人少,哪一方就获胜。丁汝昌这一方获胜的时候总是很多,因为他经常动脑筋研究武器。
  他们采用的“炮弹”只是从地上随机抓取的泥土,打出去时往往飞洒得四处都是,不但射程有限,而且有效打中对方的概率不高。有一回,丁汝昌看到向日葵的秆受到启发,他想把它改造成“枪”。向日葵的秆又粗又壮,能容纳更多“弹灰”。丁汝昌将村民收割后丢弃的向日葵秆捡来,把它一头堵住,另一头通开并削尖,“弹灰”装得满满的。“作战”时,借助向日葵秆较长的优势,离敌方较远时就可以发动攻击;由于“弹灰”储备得足,不需要临时蹲伏在地上抓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只要用力抖动、甩开,“弹灰”就能集中地打到对方身上,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一开始,采用这种新武器的丁汝昌一方连连获胜,但很快对方也采用了这个办法,双方难分胜负。丁汝昌又开始研究新战术。他把自己这方的伙伴们召集起来,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拍掌说妙。双方“交战”时,正打得难分高下,自己这方并未处于明显劣势时,丁汝昌让大家故意露些破绽,使“敌方”得逞,然后借机做出慌乱的样子,装作败退逃跑,引诱“敌方”乘胜追击。而正当“敌方”气势汹汹追来时,待到距离缩短,他命令自己这方做好准备,迅速掉头攻击;短兵相接,打得对方猝不及防。丁汝昌得意地说这是“小罗成的回马枪”。
  ……
书摘插画
插图

 卫国英雄丁汝昌:青少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