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行政法 > 中国法治建设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1300772
作者:魏小强,宫宝芝 主编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内容简介
2008年12月,“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法治建设”论坛暨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江苏大学召开。本届会议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既有来自高校、研究所、法学会的理论学人,也不乏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法律实务界的同仁。经相关各方细心周到的组织,此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并被赞誉为江苏省“历*好的一届法理学年会”。本书收录了此次年会上的经典论文。
根据所选论文的内容,我们将本书的结构安排为3部分,即法治理念、法理探索和法治实践。法治理念部分从纵横两方面分析总结中国法治建设的理念、经验等问题;法理探索部分关切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法治实践部分则包括对一般社会问题的法律解释和司法研究。这样的选文及结构安排,客观上反映出当代法理学界既关注中国法治建设的宏观问题,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研究具体现实问题的发展态势。
目  录
第一篇 法治理念
对当代中国“法治理论”近三十年发展的省思
中国未走上法治之路的一种社会学解释——中国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研究
现代化范式与中国法理学的“理想图景”——中国法理学30年的回顾与反思
论法律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观念
法治成长的信仰之维
改革开放与民众法律意识的进化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设计缺陷及对法治建设的启发
当代中国社会规则共治的实践构想
当代中国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以协商性民主理论为视角
行业协会利益表达功能及其法治价值
第二篇 法理探索
论法律谈判的理念及其实践把握
类型归属法律适用技术范式研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 法治理念
  对当代中国“法治理论"近三十年发展的省思
  孙文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学界开始对各自领域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反思。这是一个反思的季节;也是一个需要反思的季节。毕竟,与经济的增长交相辉映,这些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理论进步。
在过去的30年里,恰如“依法治国”之已升华为基本的治国方略,我国的“法治理论”研究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我国“法治理论”三十年发展的历史脉络
  1978年至今,围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等事件和政策而展开,我国的法治理论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围绕“社会主义法制”的确立而进行的“法治”与“人治”之争(1978年-1988年)
“十年浩劫”带来的切肤之痛,使人们对法制产生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企盼。1978年12月发布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公报确定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调,消除了束缚学界讨论法治问题的政治因素。按照李步云先生的回忆,原北京大学法律系主任陈守一教授曾于197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蜻蜓点水般地提出过是否有必要讨论“人治”和“法治”的问题。而此后于197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成为第一个使用“法治”概念的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彭真则成为第一个使用“法治”概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现在要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你是领导,不懂法怎么行。”在这样的氛围下,法学界就“法治”问题展开了第一次大讨论。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法治建设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