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旧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清明旧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0973946
  • 丛书名:原生态中国节丛书
作者:阎建滨 著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内容简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相对春节的家人团聚,端午的爱国欢庆,中秋的期盼团圆,清明的核心是缅怀先祖。每逢清明时节,那种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前往亲人坟茔扫墓祭祖的感人场面,那种年年岁岁“生死两相隔,思念无尽时”的痴痴怀念,都是国人对祖先表达感恩和追念情愫的最真挚的情感宣泄。
清明节源于周秦,又名“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古往今来,清明节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对家庭的尊崇,对祖先的感恩,对血脉责任的认同,使其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介绍了清明节的节日特点以及习俗。
作者简介
阎建滨,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任教,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和新闻采编工作,发表学术作品20余万字,其作品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并获省社科奖。近年来主要从事节庆文化研究和实践活动,现任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获“改革开
目  录
一 寻根溯源探清明
 (一)周秦:祭祖扫墓习俗起源
 (二)汉代:清明作为节气确立
 (三)魏晋:寒食节俗相沿成习
 (四)唐代:寒食与清明的融合
 (五)宋元:清明成为春天大节
 (六)明清:清明节的两种风景
二 清明几处有新烟
 (一)禁火:火禁何止为介公
 (二)赐火:吐故纳新承恩泽
 (三)鬼火:阴阳两界做信使
三 慎终追远祭先祖
 (一)祭拜:清明祭祖的礼俗
 (二)纸钱:进献祖先的祭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三 敬畏:祖先崇拜的意识
如果要进一步挖掘中国人为什么要祭祀祖先,就要追溯到远古人类的祖先崇拜意识。
在远古蛮荒时代,人类对大自然是极其惧怕的,自然界发生的许多可怕的灾难都使人类困惑不解和恐慌,人类的祖先总是用崇拜的眼光,以敬畏的心情来对待自然界以及主宰人类的神灵。清明节祭扫墓的习俗,就是上古时代人类对天地、祖先崇拜的结果。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在灵魂观念的指导下,远古人普遍认为,氏族祖先的神灵会在冥冥之中主宰和支配氏族的一切,诸如战争、狩猎、种植、繁衍、生死、疾病等,因此,凡氏族有重大活动和发生各种灾难,都要祈求祖先神灵福佑去灾。同时,出于对氏族首领或长者的敬畏,在他们去世以后,也要定时到他们的坟莹供奉衣食,祭祀他们的神灵。
既然人们需要求福于祖先,于是祭祀祖先的礼俗也就不敢怠慢,祖先崇拜也就自发地产生了。中国人讲究清明节祭祀祖先,正是源于远古先人对祖先神灵的崇拜和敬畏。远古人认为:人死了灵魂还可以离开肉体而活着。这种灵魂观念使他们产生了畏惧,在他们看来,灵魂脱离躯壳还可以自由来往于各处,比活着更有能力左右人的祸福,所以,由对祖先的敬畏转变为对死人的崇拜。我国商周时代祖先崇拜十分盛行,人们认为祖先有强大的力量,主宰着子孙的繁衍和幸福。尤其是对祖先的亡灵十分敬畏,所以对祖先的坟墓更是重视,必须要祭祀、敬献。与此同时,家庭祖先是个体家庭产生以后兴起的。鬼魂观念本来就使人们对死者的亡灵产生畏惧心理,自汉代开始,道教兴起,佛教传人,二教宣扬积善行德、因果报应,为人们描绘了阴曹地府里的牛鬼蛇神、十八层地狱,更是把鬼的大干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更使人们产生了恐惧心理。人们担心如果祖先的亡灵不满,就会把活人打人地狱,这在活人的心理上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中国人祭拜的目的不仅是感念祖先,更重要的是盼望多子多孙、香火不断,这样祖先的亡灵也会得到安慰。因为后代承担着对长辈养生送死的责任,体现了儒家孝的伦理观念,种姓的延续,多子多福,光耀门庭,是家族力量的显示。人们通常把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只有充满希望的生活,才是幸福美满的。期盼求学也是中国人祭拜的目的之一,“学而优则仕”,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达到“一朝及第天下知”,是许多中国人为子孙设计的一条加官进爵的道路。求学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家族的命运。此外,祭拜祖先还有祛病、祈雨、望财等目的。
既对祖宗魂灵表示敬畏,又对下一代寄予厚望,于是,这两种心理使祭祖成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表达了感念先人恩德、祈求祖宗保佑的中心思想。

 清明旧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