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

  • 版 次:1
  • 页 数:786
  • 字 数:565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3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0075346
作者:左玉何 著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一次是从列国并立的先秦时代,转变到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另一次是从晚清开始的,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向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的现代社会转变。这种重大的转变,既是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是文化形态的转变。本书是研究近代文化转型的,即是研究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与近现代的、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
作者简介
  左玉河,原籍安徽淮北,1964年10月生于河南新乡,1986年、198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1998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上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昕研究员、社会文化史
目  录
绪论
一、学术转型史研究之回顾
二、着重讨论学术制度史
三、重点考察学术体制转型
第一章 官学与书院:古代中国的学术体制
一、官学体制之创建
二、科举引导学问趋向
三、官学科举化
四、书院制度之创建
五、书院与传统学术体制
六、书院官学化
第二章 从读书人到知识人:现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趋向
一、读书人的学术理念及知识结构
二、官学不分与官学一体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绪论:
  二、着重讨论学术制度史:
对近代中国学术转型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及方法。大致说来,目前学术界流行着两种研究模式:一是学术范式说,二是学术理路说。
所谓学术范式说,就是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将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视为“范式”之转移。依新的科学史眼光,库恩形成了“科学革命”结构理论。在库恩看来,科学进步的图景被概括为:前科学一常规科学一危机一革命一新的常规科学一新的危机。作为其核心理论的研究“范式”,包括世界观性质的形而上原则、一般性的理论假定和应用这些假定的定律和技术。一门科学之所以形成就在于其有统一的范式。常规科学就是在一定的范式中作解释难题的活动。而范式的应用一旦遭遇太多的困难就引起危机。陈平原在《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书中对此作了阐述,并且声明采取这种研究视角,旨在挑战现代化理论模式。朱汉国亦著文赞同此说,并以此模式说明五四时期学术范式转移带来的学术界的重大变化。这种学术范式说对人们深化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认识颇有启发意义,不失为一种对近代学术转型问题进行有效阐释的理论模式,力图抓住学术转型过程之若干关键点,并通过分析这些关键点的转变,以说明整个学术形态之转移。但其缺点与不足亦较明显:通过个别重大人物和著作研究典范的转移,难以窥得“全豹”,难以将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历史轨迹和演变路向梳理清楚。
余英时提出并阐述学术理路说。学术理路说强调了中国学术自身的演化能力和发展路向,但相对忽视了外力、西学对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冲击力,难以解释近代学术转型持续不断的动力与契机问题,更对学术思想及学术体制本身的问题关注不够:不仅对外在条件及环境等方面因素缺乏必要的关注,而且同样难以说明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轨迹及演变路向,更难以解释中国学术内在的“突变”问题。
笔者认为,无论是学术范式说,还是学术理路说,均为对近代中国学术转型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是一种新颖的理论阐释模式。笔者所理解的中国近代学术转型,不仅仅是“范式”转移,也不仅仅是“理路”改变,而是学术“形态”之转变。所谓学术“形态”,既非学术“范式”上之一点突破,亦非学术“理路”之一线演进,而是立体上的“面”之总体转变。
中国学术之发展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层面的演变,二是制度层面的发展。具体到近代中国学术转型,则不仅体现在学术思想本身的转型,而且体现在学术思想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学术制度之转型。
  ……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