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084346
  • 丛书名:当代国际政治丛书
作者:尹继武 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尝试,也是结合理性选择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尝试。本书的核心问题为联盟形成过程中,联盟信任是如何、何时形成的,以及形成的是何种联盟信任。本书提出联盟信任是连续谱性质,其两种基本类型为工具性信任和情绪性信任。接着本书建构了理性选择和社会认知的联盟信任形成解释模式,并指出在二者之间走中间道路和进行跨文化分析,是未来研究创新的关键。
目  录
丛书总序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既有的理论解释及其不足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第一节 认知研究兴起:背景与正当性
第二节 认知研究概述:变量关系与研究进展
第三节 认知研究评估:进步及其问题
第二章 社会认知与信任形成: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第二节 情绪、理性以及国际政治世界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假定
第三章 联盟信任的形成:理性主义和社会认知的解释框架
媒体评论
尹继武,1980年6月生于江西永新,现任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心理学、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第一节 认知研究兴起:背景与正当性
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政治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政治学学科发展中已初见端倪。然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心理学在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两个层面才得以广泛运用和发展。囿于学科的不成熟性,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动力很大程度来源于对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如主流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就是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国际关系心理学的核心议题则为运用政治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国际关系分析。如此而言,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于政治心理学,进一步则为心理学理论。
如上所述,决定国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进步性的动力机制中,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革新居于核心地位。在实验心理学发展史中,占主导地位的三种元理论视角分别为:内省主义(introspectionism)、行为主义(behaviorism)以及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心理学元理论兴起的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实现了一场“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而且对政治心理学学科的诞生及其在国内与国际层次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鉴于此,本章在综述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既有研究路径、变量关系以及理论进展之后,试图对认知心理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运用进行理论评估,明晰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内在理路,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建设性的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理论第一次大辩论以现实主义的全面获胜而告终,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际关系分析的主流范式。这是国际关系研究中认知理论兴起与发展的理论背景。
一、认知研究兴起的背景
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学者认为,个体及个体的知觉、动机因素尽管很重要,但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可观测”性,因而应从他们的分析架构中筛漏出去。5此外,在肯尼思·华尔兹所提出的关于战争起源的三意象(images)理论中,个体层次的人性因素并不是他的重点分析所在。在他随后建立的体系层次上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中,国际体系的结构影响国家行为,国家在国际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对国家行为或国家互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在其他的体系理论家那里,个体及知觉、个性(personality)等因素也没有受到重视。这些体系理论家包括默顿·卡普兰(Morton A Kaplan)、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等。总之,现实主义等其他体系国际关系理论并没有足够重视个体及个体认知心理的学术研究。
……

 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