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增长、财政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山西经济增长、财政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260000
  • 印刷时间:2013年03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4122442
作者:郑建国 著作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内容简介

  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特征。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一系列财政支农减贫政策的实施,给山西减贫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宏观政策背景,减贫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贫困人口福利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有效改善。

  虽然山西省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贫困人口的大规模减少,但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为庞大,农村贫困现象依然严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农户之间贫富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近年来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有所下降。为了促进更加包容性的增长,使贫困人口在增长中受益,需对过去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财政支农减贫政策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估。同时,也需对当前的贫困状况、收入差距的特征及原因做出科学的分析。

  《山西经济增长、财政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西省经济增长、财政支农减贫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政策,提高增长的质量,使增长更加有利于穷人的发展的框架与政策建议,为山西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数据来源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贫困理论
二、公共财政与减贫相关的理论
三、经济增长与减贫理论

第三章 山西经济增长、财政支农政策演变分析
一、山西经济增长情况
二、山西财政体制的演变与发展状况
三、山西财政支农政策演变与发展状况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3.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效应。

  2004年,山西省开始组织实施以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以贫困户中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要对象,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组织劳务输出,打造劳务品牌,帮助其掌握技能、更新观念、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从调研情况看,6个案例县均有专门的培训基地,都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培训任务。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第一,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几年来,通过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在引导性培训方面,广大农民工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选择就业的能力大大增强和提高。

  第二,就业机会增多。一是与自发性外出打工相比,受训者就业企业相对正规、工资福利待遇有保障。在遇到雇佣双方发生纠纷时,培训基地跟踪维权服务,为输出人员提供法律咨询、调换工种等服务。二是在培训机构能够得到各方面的培训。经过引导型培训和技能培训等,与完全没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来比,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技能上都有很大变化。三是培训基地按市场需求开专业,按就业需要设置课程。如2009年临县各基地全年向苏州、无锡.北京、上海、深圳、吕梁等市输出2158人,输出就业率72%。武乡县通过培训,目前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5000余人,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劳动力转移率达到80%,主要转移到北京家政、太原家政、保安公司、建筑公司、大中型企业、厂矿等,就近转移在县城的各个超市、家政公司、个体企业、饭店等,外出务工收入占到全县农村总收入的32%以上。

  第三,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从受训者个人角度看,从接受培训开始,经过1~2年,受训者就可以至少给家里挣回3000元。如果户均人口按4人计算,可以使一户农户人均纯收入净增加750元,从国家的角度看,为一个受训者投入500元,1~2年后,就可以使一家4口绝对贫困人口脱贫。

  同时,许多被转移的农民学员经过自身创业成为了当地的“名人”,有的成了公司、企业、酒店、运输等各行各业的主管、部门经理,回来后把本乡本土的农民也带了出去,产生了名人效益,带动了当地的打工经济。2009年,临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4.2万余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68%,实现劳务总收入3.7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6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门路和现实途径。

  ……


 山西经济增长、财政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