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天下:预见、判断、变通的道家智慧》(天师府授籙法师、黄河道院住持抱一法师慧心开示,指点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道行天下:预见、判断、变通的道家智慧》(天师府授籙法师、黄河道院住持抱一法师慧心开示,指点人生。)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695530
作者:抱一法师,奕诚 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编辑推荐
  国家宗教局备案道士、龙虎山天师府授籙法师、黄河道院住持道长抱一法师 开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不断地去克制、清理自己禀性中带来的杂质,扫除后天不良习性中堆积的垃圾,扶正祛邪。
  当德能具足、德性圆通、德光充盈之时,即是近道、得道、成道之日。
 
内容简介
“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受到道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幸运的中国人才获得了排忧解烦、逍遥自在的静心术。可以说,道家的人生智慧,为幸福人生提供了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
本书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作者简介
  抱一法师,法号代三永,道号抱一。龙虎山天师府授籙法师,黄河道院住持道长,国家宗教局备案道士。俗名代永清,乃幼时体弱多病,幸遇仙缘,拜全真龙门派十七代高道上教下良王先师座下,赐名永清(*用名)。为龙门派十八代传人。
后机缘所感,礼正一道上罗下宏法师座下传度,赐法号三永。壬辰年天师府授籙,秉承太上祖师,道不离俗,和其光同其尘。入住黄河道院以来,弘扬道法,度化有缘广修善业,济渡群迷。
目  录
以玄道之眼看世间无象
2.道不可道,起落自生
3.或兴或困,一切都是表象
4.冷眼看表象,无象自生
5.以无象化人生起伏
6.眼深心宽,恬淡自现
7.清扫无象之境
8.无起无落成就玄道人生
2.多做多错,不如不做
3.强求滋生高低之念
4.一深一浅看人世沉浮
5.无为,无所作为
6.万事莫苛责
7.把无为当作最大的作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庄子眼中的“道”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样一段:
  东郭果子向庄子请教:“大家经常说的‘道’,到底在何处呀?”庄子曰:“大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道:“必须说出一个具体的地点来。”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存在于这种低下猥琐的地方呢?”庄子又说:“在稻田的稗草里。”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了?”庄子又说:“在瓦块砖头中。”东郭子说:“怎么更加低下了呢?”庄子接着说道:“在屎尿里。”
  东郭子听了后便不再吭声,他担心庄子会说出更加卑琐之物,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庄子见东郭子沉默不语,便解释道:“你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对于道的本质,不可以只在某种事物中寻求,世间万物没有什么可以脱离‘道’而独立存在的。”
  正如庄子所说,道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它无声、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却涵盖着宇宙和大自然。无法用语言描述,是因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有限的、片面的。因此,不管我们对“道”的认识是怎样的,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要在大“道”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感悟人生世事。
  “道”有两种存在状态:“有”和“无”。其中“无”并不表示什么也没有,而是代表着那些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如人的意识、大自然中的空气等;“有”是道的另一种存在状态,指天地间有形、有色、有声的实物。
  茫茫宇宙,事物的存在状态都是由“有”或“无”两种状态组成的,二者相辅相成,都是“道”的载体,和“道”一样深奥、奇妙,故老子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人称“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此时,他对天下的思考就是建立在“常无,欲以观其妙”的基础之上的。后来,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制定各种战术,又是以“常有,欲以观其徼”为基础的。
  事事不过一个“道”字,“道”是世间万物的根源。正是因为“道”的奇妙,“有”和“无”的有机结合,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只有把握“有”和“无”的妙处,参悟大“道”,以“道”为万能的钥匙,才能开启人生处世智慧的大门。
  乱世中平安了此一生的韦睿,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才华横溢,素有“干国家,成功业”之才,在乱世中,择良木而居——辅佐梁武帝萧衍。
  公元505年,韦睿奉命北伐,虽然体弱多病,不能骑马,但每逢战事必乘坐车舆,亲临战场,鼓舞将士。因此,全军上下士气高昂,战无不胜。
书摘插画
插图

 《道行天下:预见、判断、变通的道家智慧》(天师府授籙法师、黄河道院住持抱一法师慧心开示,指点人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