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赵丹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12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1379051
作者:高龙民 著作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编辑推荐
    《赵丹(喝濠河水长大的电影和戏剧大师)》由高龙民著:赵丹,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肥城,生于扬州,长于南通。父亲赵子超早年从军,在北洋军阀孙传芳部任营长,驻军扬州时娶“扬州美女”黄秀芝为妻。1915年6月27日生一子,取名赵凤翱,即赵丹。第二年,随部队调防,赵子超携妻儿到南通,后离开军队,在南通城开办新新大戏院谋生。当时的赵凤翱,不仅因为父亲的关系,经常溜到后台去看北京和上海来的京剧名家的精彩演出,还经常在新新大戏院里看美国好莱坞的各类电影,有故事片,也有歌舞片。这便是童年所受的“艺术教育”,让一向顽皮而聪明的小凤翱从此爱上了演戏,立下了要当电影明星的人生志向。 
内容简介

     《赵丹(喝濠河水长大的电影和戏剧大师)》由高龙民著,该书以纪实的手法,从少年赵丹酷爱话剧表演,到进入上海明星影业公司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再到其优秀的电影代表作《乌鸦与麻雀》、《烈火中永生》等被载入中国电影史册,客观地写出了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两度囹圄、三度高峰的电影艺术生涯。
     《赵丹(喝濠河水长大的电影和戏剧大师)》适合大众阅读。

目  录
在南通 创办小小剧社
上美专 踏进电影世界
入剧联 驰名上海剧坛
六和塔 新人难到白头
我演我 徘徊十字街头
遇周璇 成就电影经典
演话剧 轰动上海南京
为救亡 辗转武汉重庆
进新疆 惨遭牢狱之灾
出魔窟 又遭妻离子散
甜姐儿 姻缘幸福狂想
迎解放 坚守上海影坛
演武训 灾祸从天而降
李时珍 再创电影经典
前  言
“江海文化丛书”总序 李炎 由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编纂的“江海文化丛书 ”(以下简称“丛书”),从2007年启动,2010年开始分批出版,兀兀穷年,终有所获。思前想后,感慨良多。
我想,作为公开出版物,这套“丛书”面向的不仅是南通的读者,必然还会有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的读者。
因此,简要地介绍南通市及江海文化的情况,显得十分必要,这样便于了解南通的市情及其江海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历史过程;同时,出版这套“丛书”的指导思想、选题原则和编写体例,一定也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因此,介绍有关背景情况,将有助于阅读和使用这套“丛书”。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中东部,濒江(长江)临海(黄海),三面环水,形同半岛;背靠苏北腹地,隔江与上海、苏州相望。南通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及人文特点,被列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在南通创办小小剧社 南通,苏中古城,南临长江,东接黄海,与上海一江之隔。虽然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北岸,却有江南水乡之风貌,河网交流,阡陌纵横,自古可谓鱼米之乡。南通城位于长江岸边,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已有千余年的人文历史,曾经留下过历代文人墨客如骆宾王、范仲淹、文天祥、李方膺、柳敬亭、李渔的足迹与诗文画作。特别是晚清状元张謇在南通开创的中国近代工业和文化事业,加速推进了南通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影响了少年赵丹的心智与性灵。赵丹在他的《地狱之门》一书中是这样描绘家乡南通的: 当时南通号称文化城,因为当地有一介著名的绅士—— 张謇,他是清朝末代状元,是个改良主义者,主张实业救国。
他在南通家乡开设了很大的纱厂,当西方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的时候,这个纱厂赚了不少钱。张謇便利用他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为家乡办了一些事情:修建了一条马路,城里接上了电灯,也办了一些学校,如农学院、医学院和伶工学校(相当于戏曲学院)等。
张謇喜欢书画和工艺美术,因此南通城里的公园、楼台亭阁、假山石和仿效西湖苏堤、白堤桃红加绿柳的两道长堤都修筑得十分美观大方。他还精心创建了一个博物院。
张謇是南通的望族,邀请欧阳予倩先生在南通主办“伶工学校”,扶植“国剧”(京剧)和“文明戏”,培养人才,并研究戏曲。张謇家每当庆祝寿诞喜庆吉日,便邀请北京和上海京剧界的名角到南通去演“堂会”。
当时国剧界的文武昆乱济济一堂。梅兰芳、欧阳予倩、程砚秋、余叔岩、王瑶卿、杨小楼、郝寿臣、王长林等都到过南通,可谓盛极一时。名角同台合演,更是机会难得。
我因为父亲的关系,有机会躬逢其盛,看了一些精彩的演出。那时候,我常常喜欢溜到后台去玩。
赵丹,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肥城,生于扬州,长于南通。父亲赵子超早年从军,在北洋军阀孙传芳部任营长,驻军扬州时娶“扬州美女”黄秀芝为妻。1915年6月27 日生一子,取名赵凤翱,即赵丹。第二年,随部队调防,赵子超携妻儿到南通,后离开军队,在南通城开办新新大戏院谋生。当时的赵凤翱,不仅因为父亲的关系,经常溜到后台去看北京和上海来的京剧名家的精彩演出,还经常在新新大戏院里看美国好莱坞的各类电影,有故事片,也有歌舞片。
这便是童年所受的“艺术教育”,让一向顽皮而聪明的小凤翱从此爱上了演戏,立下了要当电影明星的人生志向。
艺术创造的启蒙阶段,离不开模仿。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小凤翱第一次模仿大人演戏,只有六七岁,是 1922年的大年初一,舞台是家里的客堂,观众是母亲黄秀芝和姨妈一家,小凤翱还为他们做了“戏票”,要求她们对号人座。

 赵丹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