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1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235694
  • 丛书名:中外农业交流史丛书
作者:宋超 著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曾经走过一条辉煌灿烂的发展道路,其成就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明清之后,封建政府保守传统,闭关自守,轻视科学技术,农业科技发展曲折,日趋落后;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掠夺,战乱频繁,经济萧条。解放前夕,农业科技教育机构残缺,基本生产资料严重不足,农业再生产十分困难。苏联的经济、科技是从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十月革命后,苏联在基础研究各学科几乎都有世界水平科学成果,建立了完善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体系。至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农业科技居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科学技术是在人类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是后进国家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中苏互助合作关系由来已久,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由相互同情和支援,发展为友好、互助与同盟。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经济凋敝,灾害频仍,国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和战争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进行全面经济技术合作。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人文背景和多方面的优势与基础条件。 中苏农业科技合作具有突出优势和既有基础。
作者简介
宋超,博士,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中国近现代史及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新中国初期农业机械技术引进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社会科学和软件科学等科研课题,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
目  录
导论
第一章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近代中国农业科技概况
  一、曲折发展与相对落后
 二、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苏联的农业与科技
  一、苏联农业概况
 二、苏联科技实力
 三、苏联农业科技、教育和机械化水平
 第三节 中苏结盟与经济技术合作
 一、从相互同情与支援到互助结盟
 二、中苏结盟与经济技术合作
第二章 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优势和基础
 第一节 中苏文化交流、融通与认同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