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唯识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脉络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初期唯识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脉络

  • 版 次:1
  • 页 数:274
  • 字 数:20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540699
  • 丛书名:宝庆讲寺丛书·中国佛教学者文集
作者:释昭慧 著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严格而言,是一部既建构了唯识思想体系之基础知识,又呈现了笔者在唯识学方面之个人研究心得的专论。书中具体包括了:《唯识二十论》与《唯识三十论》、十二缘起与唯识学、关于业力任持的问题、“诸法无我”的疑惑与解答等内容。
目  录
总序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传统研究法
第二节 现代佛教学研究法
文献学为主之研究法
中国与西方之文献学研究
殖民时代之佛学研究
日本之佛教文献学研究
文献学研究之贡献
文献学研究之难题
善观缘起以定位文献学研究
例证之一:“唯识”或“唯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传统研究法
  传统研究法,可简单地说是“横面解析法”,其所采用的方式,是归类所有的唯识学素材,照着境行果或八识的顺序排出,然后对此作进一步的解析。例如玄奘大师的《八识规矩颂》与世亲的《唯识三十颂》,就是分别依八识论与境行果顺序加以排列而成。此种分门别类、逐条叙述的作法,是传统严谨论典的写作方式。
传统研究法的好处在于:对某论师所整理出的唯识学风貌,能有整体了解。但吾人若仅局限于某一论典而作横面解读,将无法纵观整体唯识学,容易忽略:唯识学是思想的有机体,随着时间的迁流,唯识学义理亦有相当的变化。例如:他容易忽略了某位论师所整理出的某部论典,相较于其他论师所整理的论典或这位论师本身的早期作品,可能诠释唯识学的内容与方式就已经有所改变。也因为忽略了佛教思想史是会演变的观念,因而同等看待初期、中期、后期的唯识论典。
  ……

 初期唯识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脉络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