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以“天功”科仪为例展开的讨论(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音乐 > 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以“天功”科仪为例展开的讨论(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3947841
作者:刘红 著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内容简介
道教科仪音乐作为道教的外向行为表现,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前的巫舞乐。北魏神瑞二年(415年)嵩山寇谦之撰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中改“直诵”经文为“乐诵”。之后,在道教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科仪音乐形成了因时期、教派、地域和场合等的不同而多元化的风格特色。但在这多元的表层结构之中却有更深层的共性因素。对此,我们的“中国主要道教宫观传统仪式音乐的地域性及跨地域性比较研究”之焦点包括:
(一)道教各宫观传统仪式音乐的曲目和风格;
(二)道教仪式音乐演奏的习惯和场合;
(三)音乐在仪式中的运用及功能;
(四)仪式主持者的传承;
(五)道教仪式音乐与其他宗教仪式音乐(汉族、少数民族及民间音乐的关系);
(六)道教仪式音乐的地域性及跨地域性因素。
目  录

弁言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本选题之背景
第二节 与本选题有关研究之简略评述
一、道教音乐研究之概况
二、与本选题有关研究之评述
第三节 本选题之意义
第四节 本选题之研究方法上的考虑
一、田野工作
二、本人经历
三、研究的角度及方法
第一章 概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概述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地处长江三角洲,素以历史悠久、风物清嘉、人文荟萃著称,曾长期是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地方志记载,夏禹时天下分为九州,苏州属扬州之域。约在公元前21世纪商代末,相传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为避让王位,由中原“奔荆蛮”,来到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与当地土著部族相结合,成为部族的首领,自号“勾吴”,从此吴国的历史便开始了,也是苏州称为“吴”的由来。公元前1200年左右,苏州是周太伯的封邑。春秋时代,它是吴国的首都。以后在历史上曾经变换过多次的名称:’秦、汉时叫会稽郡和会稽县;后汉时叫吴郡;隋朝时叫苏州;宋、元两代改称平江;明、清两代又恢复苏州旧名,置府治,分为吴县、长洲、元和三县。辛亥革命后,三县合并为一,称为吴县。l949年后改为苏州市,另设吴县(现为吴县市)。
 第一节 苏州道教概况
 “道教”这个词,在中国东汉以前诸子百家都用,诸子百家无不将其思想理论称之为“道”。以其“道”教人,称谓“道教”,如儒家宣扬孔子“以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教天下”。到了汉代末,至东汉顺帝时(125-144年),张陵(亦即张道陵,道内尊称“张天师”)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必习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汉灵帝时(168-188年),张角以《太平经》为主经,创立“太平道”,成为早期道教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两个道派。魏晋以来,当朝统治者多有提倡,道教因而逐渐得到发展。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张陵的第四代后裔张盛自汉中移居江西龙虎山,建立正一宗坛,开创龙虎山天师道。苏州道教即为其支脉,属正一教派。
道教传入苏州已久,据《康熙·长洲县志》载,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已建有真庆道院(即今玄妙观)。唐宋时,由于帝王的扶植,道教鼎盛,道观纷纷兴建。苏州在宋代整修或兴建的有天庆观(即今玄妙观)、天后宫、大关帝庙、福济观、三茅观、轩辕宫、朝真观、让王庙等。明代朝廷对宗教活动加强了集中管理,在京置道录司,府置道纪司,苏州因之也设道纪司,并陆续兴建了一些道观,如府城隍庙、春申君庙、安齐王庙等,地方官吏亦有捐资助建的。清代沿袭明制,设官管理道教事务。乾隆曾三次到玄妙观并题匾额,道士施道渊在顺治年间被封为“养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师”,地方官吏曾几次出面修建玄妙观内的殿宇和穹窿山上圣观。地方上遇有水、旱、瘟疫等,民间逢到疾病、死亡等事,每每请道士设坛打醮,祈祷超度。道教的活动与影响渗入群众的生活风尚。据道光年间印的《吴门表隐》所载,同当时机匠们立桥待雇相似,“道士晨聚富仁坊口,和尚晨聚双塔寺前,谓之‘奔副(赴)应”,可见当时法事之盛以及道士已以此为业。光绪年间,朝廷不再设管理道教的行政机构。民国以来,由于外国宗教传人的冲击,国民党政府的一度取缔,以及道教内部的某些矛盾等等因素,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逐步衰落。1949年后,道教曾一度恢复过宗教活动,然其后又遭文化大革命的致命打击,直至“文革”结束以后,随着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道教徒才逐步过上正常的宗教生活。
  ……

 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以“天功”科仪为例展开的讨论(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