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本生故事戏论疏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观音本生故事戏论疏

  • 版 次:1
  • 页 数:253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4027751
  • 丛书名:戏苑春秋
作者:周秋良 著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内容简介
作者的博士论文选题是《观音故事与观音信仰研究——以戏曲为中心》。近三年来,在这一领域作者先后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中与观音本生故事戏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
  因作者的博士导师康保成师垂爱,作者的博士论文有幸获得了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学术基金出版资助,即将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于博士论文原稿近50万字,因此,在审稿过程中,责任编辑觉得篇幅太大,建议作者将原来作为附录的《海潮音》、《香山记》等一些重要剧本以及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格去掉。这些附录特别是这几个剧本是作者花了很大精力从字迹极其潦草的原始抄本或刻本中刻意点校整理出来的,目前在国内都还未正式刊行,它们本来都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中很有机的一部分,如今因篇幅原因被从书稿中删除,作者觉得非常遗憾。说句心里话,由于近几年来一直从事观音信仰课题的研究,长期和研究对象打交道,作者对妙善这一观音本生形象都产生了某种奇异的感情,现在,她甚至已经牢牢地占据了作者内心的一角,与作者同悲喜共忧乐。
  在古代观音本生故事戏中,最为突出、*中国特色的莫过于妙善故事戏。《观音本生故事戏论疏》以妙善故事戏的一些重要剧本作为研究对象,多向度地展开对观音本生故事戏的研究。《观音本生故事戏论疏》论述的基本宗旨是,试图通过对妙善故事戏的梳理和阐释,来烛照观音本生故事戏与观音信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作者简介
周秋良,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戏曲方向,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南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与民俗,在《文学遗产》、《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5
目  录
绪 论
 一、“本生故事”释义
 二、观音本生故事:妙善故事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明刊本《香山记》研究
 一、《香山记》剧本作者、版本略考
 二、《香山记》形态分析
 三、《香山记》对妙善形象的塑造
 四、戏曲选本中的《香山记》
 附:明刊本《香山记》点校本
第二章 清抄本《海潮音》研究
 一、《海潮音》的内容与主题
 二、《海潮音》的艺术特色
 附:清抄本《海潮音》点校本
第三章 皮黄中的观音本生故事戏研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明刊本《香山记》研究
  三、《香山记》对妙善形象的塑造
  在这种带有明显祭祀功能特色的戏剧演出中所塑造的妙善形象既具有宗教特色,又具有戏剧娱乐的风貌。
  戏曲交代妙善本身具有深厚的佛缘,前身就是佛教中正法明王,因为在仙界犯了佛法,才被贬在人间。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过去已成佛,名号为正法明如来,又称正法明王,具有不可思议之威神力,是为了广度众生,才示现菩萨形。对于这位由佛而来的菩萨神威力,宋代的天台宗师知礼在《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法》)中,作了虔诚的赞叹:“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辩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可见在佛教密宗中,正法明王就是大悲观音(千手眼观音)菩萨的前身,他之所以在民间流传,与《大悲忏法》的提倡是有关的。
  戏剧虽然强调了妙善的佛缘,但却是采用民间文学中关于谪仙母题中“仙人→降凡→升仙”的叙事模式,把妙善修行和正法明王的救世联系起来,使妙善传说既有一直接的佛典依据,又具有中国文化的色彩。在具体演出中,更是通过梦境形式把佛教中的正法明王如来与中国的妙善传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令人置信。在第六出的“花园受难”中有一“鬼怪托梦》的情节:
  ……

 观音本生故事戏论疏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