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风节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俗文化 > 吴风节俗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7218901
作者:“人文娄门”组委会,“吴风节俗”栏目组 编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内容简介
  190多年前的1822年,生活在清朝嘉道年间的苏州世家子弟顾禄,在山塘街寓所完成了十二卷《清嘉录》,以编月的方式,旁征博引,详细记述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节令风俗,成为后世了解地方民俗*著名的著作之一。
  在顾禄完成《清嘉录》66年前的1756年,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完成了长达197章的巨著《各民族精神与风俗》(后世简称《风俗论》)。伏尔泰认为,中国在政治、法律、文化、伦理、道德、宗教各方面都优于西方。他甚至以中国的一切为蓝本来批判西方的制度。伏尔泰这样写道:“(中国的)这些礼节可以在整个民族树立克制和正直的品行,使民风既庄重又文雅。这些优秀品德也普及到老百姓。”“传教士往往看到农民按当地的习惯,彼此作揖,为给对方造成麻烦而请求原谅,他们互相帮助,心平气和地解决一切问题。”(《风俗论》*章)
  伏尔泰没有到过中国,他依据传教士在中国的见闻记录想象这个古老国度的风俗。这是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一道思想风景。它至少表明,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仍然是西方人仰视的礼仪之邦。而从顾禄《清嘉录》的记述看,至少到19世纪上叶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的传统风俗相当规整地被传承下来,尤其在苏州这样的“前现代化*城市”,积淀深厚的风土民俗无疑具有示范效应。
目  录
卷一 春
第一节 立春
第二节 大年初五
第三节 元宵节
第四节 雨水
第五节 惊蛰
第六节 龙抬头
第七节 春分
第八节 百花生日
第九节 清明
第十节 上巳节
第十一节 谷雨

卷二 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吴风节俗》:
  第一节 立夏
  万物并秀,百虫可闻。“老底子”的苏州人特别重视立夏,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吃咸鸭蛋、办饯春宴、立夏“称人”、孩童“滚”夏……或许许多现代苏州人对这些传统习俗已经感到陌生,但在古城区一些社区的小巷深处,这些习俗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食俗
  “见三新”“尝三鲜”
  办一场饯春宴
  立夏时节,苏州家家户户都要用樱桃、青梅等时鲜食品供神享祖,名为“立夏见三新”。“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人们先以“三新”祭祖,然后再自己尝食。因为立夏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因此有人将这个季节的宴饮称为饯春宴。
  2015年立夏前夕,姑苏区城北街道大观名园社区的居民们聚在一起举办“饯春宴”,菜肴由社区里的巧妇们亲手烹饪。“老苏州”朱阿姨说,“饯春宴”意为饯春迎夏,立夏日一定要“尝三鲜”,而这“三鲜”又大有学问。“三鲜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是蚕豆、蒜苗、苋菜;树三鲜是香椿、梅子、樱桃;水三鲜是鲥鱼、刀鱼、河豚。其中,地三鲜最平民化,是苏州人立夏日餐桌上的必食之物。”
  2016年立夏时节,娄门街道齐门社区邀请挹秀幼儿园的小朋友与辖区居民欢聚一堂,办了一场饯春宴。居民朱阿姨大清早就去菜场买了本地蚕豆,向大家展示了蚕豆、酒酿、芥菜等拿手菜,满屋香味引得大家垂涎欲滴。家住嘉业阳光城的陈和英阿姨依照“老苏州”的习俗做好两大罐酒酿,她说,每年立夏这天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品尝,这一碗美味把全家带入了夏天。吴门桥街道南环社区的居民则以吃豌豆饭迎接立夏的到来。豌豆饭是用新鲜的白花豌豆和米饭、咸肉一起煮熟,味道香甜可口,老苏州人最是喜欢这一口。居民张阿婆告诉记者:“立夏这天一定要吃时鲜的东西,现在正值豌豆成熟之际,豌豆和米饭的搭配吃口好,所以豌豆饭也成了老苏州人在立夏喜欢吃的一道传统美味。”“鸭子调盐剖红玉”咸鸭蛋、乌米饭必不可少
  苏州民间素有立夏吃咸鸭蛋的习俗,有“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的说法,还有人把立夏吃蛋叫作“补夏”,吃了能让人劲头足、干活儿有精神,“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咸鸭蛋营养丰富,清代诗人蔡云《吴欲》云“鸭子调盐剖红玉”,正是苏州人立夏吃咸鸭蛋的写照。

 吴风节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