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重读晚清改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李鸿章传(重读晚清改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345108
作者:梁启超 著,雾满拦江 译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编辑推荐

今天的中国,再次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重读晚清变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梁启超的文言文汪洋恣肆,雾满拦江的白话文翻译通达流畅,堪称合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已有长足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且不得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局。在新一轮的历史大螺旋中。没有了亡国灭种的紧迫感,也仍未建成一个理想完善的公民社会,一百多年前梁启超“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现之前,永远不会过时。
             ——章立凡
  李鸿章其实不知道国家事务,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不知道国家与政府是怎样的关系,不知道政府与人民的权限,不知道当大臣应尽的职责。他对西方富强的原因其实是不知道的,以为我国的政治、教化、文明、物产、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赶不上的不过是枪炮、轮船、铁路、机器罢了。我们就学这些,洋务运动就完成了。这就是现在举国异口同声的论调,而李鸿章实际上是他们三十年前的前辈他们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只不过让他们的丑陋更加暴露出来,终究不会成功是必然的。
  李鸿章这么忠诚,有这么敏锐的洞察力,他又长时间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大权,但成就却仅仅到了今天这个水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只知道有军事,却不知道还有民政;知道有外交。却不知道还有内政;知道有朝廷,却不知道还有国民。每天责备他人看不清时局,而他自己对时局就没有弄明白;每天责备他人搞派系,旧习气难以消除,而他自己的派系、旧习气跟那些人比起来,也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他不知道今天的国际竞争,不靠国家而靠国民;他不知道西方各国能够消除派系、消除旧习气,通过新政而富强的,那种改革的动力都是来自下面而不是上面。
            ——梁启超

 

《曾文正公家书》李鸿章老师的人生自述!修身、齐家、平天下!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名著:梁启超著《李鸿章传》/林语堂著《苏东坡传》/吴晗著《朱元璋传》/朱东润著《张居正大传》69折!

 
内容简介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

目  录
重读《李鸿章 传》
李鸿章传(白话文)
序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 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 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 (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 (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 (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 (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 的末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李鸿章传(白话文)
  第一章 绪论
天下只有平庸之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得到赞誉。如果全天下都在骂一个人,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奸雄;如果全天下都在赞美一个人,那么他则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豪杰。尽管这些说话的人,差不多都是些平常人,有见识有才干的几乎一个也找不到,那么让平常人评论超乎寻常的人,难道是一件可信的事?所以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欺名盗世之徒;谤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伟人。俗话说:盖棺定论。我却发现有些人死了几十年几百年,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价。说好的还在说好,说坏的还在说坏,让后世写书的人无所适从。比如说,有的人被千万人赞扬,但诋毁他的人也不下千万;夸他的人把他捧到极致,骂他的人也把他贬到极致;他今日所受到的诋毁恰好可以抵消从前得到的赞誉,他所得到的赞誉也恰好补偿了从前所受到的诋毁。像这样的一个人,该怎么评价呢?答案是他是个非凡的人。这个人是非常的奸雄还是非常的豪杰先不说,单是他处的位置与层次,就不是普通庸人的眼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普通庸人的嘴所能随口胡说的。只有理解我这话的意思的人,才可以看我这本《李鸿章传》。
我敬重李鸿章的才干,我惋惜李鸿章的见识之不足,我同情李鸿章的遭遇。李鸿章环游欧洲之时,在德国见到了其前首相俾斯麦,问他说:“如果一个做大臣的人,想要给国家尽力办事,但朝廷上所有人的意见都与他不合,合起来拉他的后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该怎么办呢?”俾斯麦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支持,有他的支持就能独揽大权,那还有什么事办不了?”李鸿章说:“比如现在有一个大臣,他的君主无论谁的话都听,君主身边那些大臣侍从,经常狐假虎威,借君主的名义干涉大事。要是这样,这个大臣该怎么办呢?”俾斯麦想了很久才说:“一个当大臣的,假如用真心操劳国事,估计没有不被君主体谅的,唯独在妇人女子手底下办事,就不好说了。”(这些话是从西方报纸翻译过来的,普通华语报纸如《星轺日记》所登载的内容,因为有所忌讳而不敢全译。)李鸿章听了这话沉默不语。唉!每次我看到这段对话,就知道李鸿章心里的气愤和忧愁、牢骚与烦闷,不是寻常旁观者所能理解的。我之所以批评他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之所以理解他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自从李鸿章扬名于世界,五大洲各国各界,几乎只知道有李鸿章,不知道有中国。简单地说,这是因为李鸿章已经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名人代表。这些人以外国人的身份评论中国的事,是没法了解真相的,原因固不待言,但李鸿章却称得上是中国近四十年历史上第一流的关键人物。凡是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不能避免地看到李鸿章的名字,而读《李鸿章传》的人,也必须要拿着本中国近代史做参考,这已经成为共识了。这样说来,我写的这本书,换个名字叫做“同光以来大事记”也是可以的。
书摘插画
插图

 李鸿章传(重读晚清改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