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崑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陈崑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6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224659
作者:戴琦 编著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陈崑山教授的学术思想、主张、临床经验,其中学术思想、主张部分主要总结了陈崑山教授“遵古研古不泥古,衷中参西重辨证,广泛汲取诸家长,博采众方灵活用”的学术思想和主张;临床经验部分主要总结了陈崑山教授治疗肝胆病、风湿病、危急重症、疑难杂症,以及用大黄和毒药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反映了中医不但能治常见病、多发病,同样能治很多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并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公开了陈崑山教授经过数十年临床摸索总结的一些验方,这些验方疗效确切。本书第二部分精选了陈崑山教授的214个验案。这些验案基本上是“原生态”的,未经过多雕琢,能较全面地反映陈崑山教授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家的丰富经验及其专长。本书第三部分收录了陈崑山教授1992年为研究生讲课时写的讲稿,此文总结了陈崑山教授几十年来深入研究“辨证论治”的观点和体会。本书第四部分收录了陈崑山教授1962年写的毕业论文。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一、学术思想
二、临床经验
三、经验方
第二部分 临床验案(214例)
一、内科类
1.肝胆病(34例)
2.脾胃病(30例)
3.风湿类(24例)
4.心脑、血管、神经类(14例)
5.肺系类(23例)
6.肾、膀胱类(10例)
7.男科类(15例)
8.其他(20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陈崑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8)胆道疾病常见的胆道疾病有胆囊炎、胆石症合并感染、胆道蛔虫症等。陈岜山教授根据胆病实证多、胆以泻降为顺的生理特点,治疗常以疏肝理气、清热通腑为主,常以大柴胡汤加减。胆囊炎合并感染,发热、胁痛者,常加虎杖、白头翁、黄连、赤芍等清热解毒凉血之品;胆结石合并感染,常加茵陈、金钱草、郁金、鸡内金、三棱、莪术等利胆化石、软坚散结之属。胆道蛔虫症用自制乌茵驱蛔汤,此方是乌梅丸合大承气汤加减组成,疗效甚为满意。陈岜山教授指出,自制乌茵驱蛔汤对胆道蛔虫症中医疗效确切,但此方中乌梅、茵陈须重用,细辛一般不能缺。
  2.善治痹证
  痹证相当于西医风湿类疾病,病变波及皮肤、肌肉、关节、筋骨乃至内脏。它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许多慢性腰腿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黄帝内经》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陈岜山教授认为,这虽然从原则上指出了痹证的病因,但从临床实践看,除“三气”之外,还有热邪和痰瘀痹阻等致病因素。根据“痹者闭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论述,以及长期的临床观察,其发病机理与气血亏虚、肝肾虚损也甚密切。
  (1)痹证分3期辨治
  陈岜山教授在临床上常将痹证分3期辨治。急性发作期,湿热较多,不能忽视热邪的致病作用;慢性迁延期,正气不足常为主要矛盾;肿胀变形期,痰瘀闭阻又是起主导作用的病机。
  急性发作期,风寒湿热病邪多杂至为病,但常有偏胜。邪热盛,局部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滑弦数,甚至发热。也有久用祛风寒湿药不见好转化热内伏证,应仔细辨治。常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四妙散等加减。清邪热应选用肿节风、徐长卿、忍冬藤、木防己、黄柏、石膏、知母等;祛风寒常选用川乌、草乌、熟附子、桂枝、麻黄等;搜风通络常选用乌梢蛇、蕲蛇、小白花蛇、蜈蚣、僵蚕等;祛湿常选用白术、苍术、薏苡仁、稀莶草、木瓜、晚蚕砂等;镇痛重用白芍、姜黄、乳香、没药等。
  慢性迁延期,多有轻微疼痛、重着、全身困倦、肢体麻木等症,常因气候变化,或受寒湿,或劳累后反复发作或加重,常伴头昏、乏力等正虚病证。陈岜山教授常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扶正多用健脾益气、补养肝肾、助阳温通之药,避免过燥过寒等刚烈攻伐之品。独活寄生汤为代表方。

 陈崑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