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解庄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道解庄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726612
作者:时金科 著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编辑推荐

传统上总认为庄子是个讲故事、写文章的好手,而对其圣人地位则有所怀疑。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庄子》的故事太好了,遮蔽了其中的大道,二是人们不理解《庄子》的大道,所以只好当讲故事了。核心还在于不懂庄子之道,外行人只有看热闹了。作者在本书中阐述了《庄子》的大道,采用探究文字**本义的方法,贯通解释了庄子之道。

庄子之道的难解,一是由于庄子之道的高明,曲高和寡,二是因为字典中文字的多义,也就推导出了句子的多义,甚至互相矛盾。探究经典的本义,必须研究文字的本义。

本书的目的是要彻底解决传统上庄子注释的矛盾和牵强,从而挖掘出真正的庄子思想。作者采用的检验是否正确的标准就是统一:经典前后词义和思想的统一,各部先秦经典思想的统一,佛儒道思想的统一,文字核心字义的统一,与管理思想的统一,与武术内功的统一,与生活道理的统一。
本书较多修正了以往的注释和断句, 纠正了认为庄子只是讲故事或者故事之间松散无联系的认识,也批驳了认为庄子各篇思想不一致的观点。
本书揭示了庄子之道与老子、文王等圣人的道理一样,是无,无我、无为、无识,顺其自然。具体来讲,就要行动上,不主动,而被动响应;思想上,对万事万物,不分是非、不分高低,*好不去理睬。进而说明了人的认识是局限的,人认识的仁义礼智不是**的道理,依照仁义礼智去治理世界也是错误的。
本书也说明了庄子之道不是消极的,而是长久生存之道,是成功之道。

 

 
内容简介

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是要解决以往庄子注释的矛盾和牵强问题,从而挖掘出真正的庄子思想。检验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经典前后词义和思想的统一,各部先秦经典思想的统一,佛儒道思想的统一,文字核心字义的统一,与管理思想的统一,与武术内功的统一,与生活道理的统一。  本书修正了以往的注释和断句, 纠正了认为庄子只是讲故事或者故事之间松散无联系的认识,也批驳了认为庄子各篇思想不一致的观点。
  作为一家之言,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时金科,1965年生,河南荥阳人,八十年代的工科硕士,为闻知人生的终极道理而醉心于求道和修道,他学习佛儒道经典,修炼武术内功。因为不满于传统上经典注释的诸多矛盾和牵强,而决心找出经典唯一的、互相印证的大义。为此他通读先秦经典,研究了甲骨文和文字的偏旁结构。最后,融会贯通了各部经典,也挖掘出了多义文字的唯一本义。解决了文字的歧义问题,也就解决了经典的歧义问题。之后,用文字的唯一本义,逐字考证地、创新地完成了《易经》、《尚书》、《老子》、《大学》、《中庸》、《庄子》的注释工作,并计划进一步完成《论语》、《孟子》等其他经典的注释工作。

目  录

前言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附录庄子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一

列御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00


前  言
《庄子》注释是完成了《易经》、《尚书》、《道德经》、《大学》、《中庸》注释之后的第六本书,本来不想写的,因为《庄子》篇幅太大,对注释完没有信心。所以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后来,还有点时间,而且想想可以只做《庄子》的《内篇》,那么只有七篇,就没有那么大了,这样就鼓动自己又动笔了。我的注释都是解谜的过程,都是论证的过程,一字一字地研究,不相信权威,不相信字典,而只相信每个字唯一的本义,所以工作量非常之大。就这样,陆续完成了《内篇》的注释,感觉很兴奋,很有成就感,就像爬过了一座高山,就像穿越了一个迷宫,因为读别人的《庄子》注释总觉得牵强,而在动笔之前我自己也不敢确定能够把《庄子》注释通,所以才有完成的兴奋。《内篇》完成了,就借着完成《内篇》后的喜悦,开始冲击《外篇》注释,这个过程更辛苦,因为注释《内篇》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出版,没有什么压力,而这个时候就是为了出版,所以要尽快完成多达十五篇的《外篇》注释,每天注释五个多小时,历时几个月,仿佛是大学写论文,现在总算完成了,长松一口大气。不过对于接着注释《杂篇》就没有那么多信心了,等过两年再说吧,因为,像我这样另起炉灶、逐字逐句解《庄子》工作量太大了,当初解《内篇》都不太敢做,现在连《外篇》也完成了,也算对得起庄子了。
  看过一个典故,说民国期间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是庄子专家,他自称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自己,一个是刘文典自己,另外半个据说是胡适或者冯友兰。我看过刘文典的注释,可以说是通读了前人的注释,但是否真正懂了庄子之道,却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包括刘文典在内的前人的注释,都有太多矛盾和牵强,难以贯通庄子之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德充符
  【总述】
  符指符合而不背离,这里指依从环境并代表环境。德充符指德行充满而与环境和谐。本篇讲了多个身体残缺而德行高尚的圣人,得到了众人和帝王的肯定。说明身形并不重要,并且聪明、礼仪、仁善、技巧都不重要,重要是顺应环境,顺应一切而忘我,这才是真正的德,也是真正的正,这才是人心真正佩服和拥护的,这就是那些圣人得到大家拥戴的原因。所以人要学会无情,就是喜怒哀乐不入于心,一切顺其自然,如果有了好恶,那么马上消除之,马上去顺应客观环境,就有德了。
  【原文】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①。立不教②,坐不议③。虚而往,实而归④。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⑤?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⑥。”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⑦。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⑧。”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⑨;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⑩。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B11),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B12)?”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B13)。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B14);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B15)。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B16),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B17),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B18)!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B19)。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译文】
  鲁国有个一只脚的人,叫王骀,追随他的人跟孔子的一样多。常季问孔子:“王骀是独脚汉,而追随他的人却和先生的相当。他站立时不会给人教导,闲坐时不会评论时事,而(其弟子)却虚心来学,满载而归。难道真有不言之教、真有超离形体的心灵成就吗?他到底是什么人?”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圣人呀,我一直拖后而未能前去(请教)。我将以他为师,何况不如我的人!何止单单鲁国,我将引领天下追随他。”
书摘插画
插图

 道解庄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