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传(大陆蒋经国研究成果首版发行,40余幅珍贵照片齐亮相,多重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蒋经国传(大陆蒋经国研究成果首版发行,40余幅珍贵照片齐亮相,多重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公开!)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6月18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8099387
作者:肖如平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编辑推荐

     作者肖如平先后两次赴台湾、一次赴美国搜集资料。期间,查阅了《蒋经国先生全集》、蒋经国档案、蒋介石档案以及《蒋介石日记》等资料。历时近三年时间的资料搜集,逐步对蒋介石和蒋经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蒋经国传》。本书是大陆蒋经国研究的**成果。通过本书,读者就可以知道蒋经国的魅力究竟何在。

 
内容简介

     蒋经国的魅力,究竟何在?翻开肖如平编写的这本《蒋经国传》,你就会知道答案。 《蒋经国传》是大陆蒋经国研究的*成果的首版发行。该书引《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四百余处。 《蒋经国传》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肖如平,历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蒋介石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史研究。
目  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一 古镇溪口
二 经儿可怜
三 经儿可教
第二章 在苏联的岁月
一 赴苏留学
二 打倒蒋介石
三 险遭枪毙
四 “劳动改造”
五 异国婚姻
六 回国之路
七 种瓜得豆
第三章 洗心革面
一 蒋介石不愿相见
媒体评论
不记得有多少个黄昏,独坐庭阶,思亲之情,久而愈切,漫漫长夜,不能入睡;不记得有多少次梦中惊醒,仿佛父亲招手慰语,音容一如健在之时;不记得有多少遍瞻仰父亲房中遗物,笔砚书籍,棉衣布被,捧奉抚摸,一股温暖直入心田,而悲怆不能稍抑。 ——蒋经国 我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而我哥哥则是为工作而生活。 ——蒋纬国 他有权为欲所为,即使依他事实上所掌握的权力,他也有能力为欲所为,但他没有这么做,这不是一个没有眼光、没有气度的人所能做到的。以中国的现代史来看,哪一个人不争权夺利,一旦等到爬上最高地位时,哪一个人不刻意镇压反侧?但蒋经国却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朱高正(反对国民党最激进的“立法委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 赴苏留学1923年1月,孙中山和越飞发表联合声明后,孙中山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这一决定,不仅使中国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苏俄在东方找到了一个革命的盟友。然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中山的逝世,顿使苏俄在中国失去了一位最亲密的朋友。为了让广州国民政府继续执行联俄政策,苏共领导人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孙中山为旗帜,招徕大批中国先进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培养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群众运动的干部,培养成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莫斯科中山大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当时,苏联驻广州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被称之为广州国民政府的“保姆”。国民党中央的许多重大决策都要经过他,莫斯科中大在中国的招生就是他一手操办的。1925年10月7日,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在莫斯科建立孙中山劳动大学,帮助中国国民革命培养干部,建议国民党选派学生去莫斯科中大学习。这个提议很快获得一致通过,并成立了由谭延闽、古应芬、汪精卫组成的招生委员会。选派工作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进行,消息一传开,不少青年踊跃报考,考中大一时成为革命的时髦象征。考试在广东大学举行,考题仅是写一篇题为《什么是国民革命?》的文章。由于广东是当时革命的中心,因此报名者多达1030人。经严格挑选,最终录取310名学生。其中,广州180名、上海50名、京津地区50名,鲍罗廷又特别推荐30名。鲍罗廷推荐的大都是国民党要人的子女,如蒋介石之子蒋经国、邵力子公子邵志刚、李宗仁内弟魏允成、张发奎弟弟张发明、邓演达弟弟邓明秋、于右任女婿屈武等。蒋介石对蒋经国留学苏联的态度是肯定的,他在10月1日的日记中对蒋经国留学苏联表示完全赞同并寄予很大希望。1925年10月25日,蒋经国与第一期赴苏留学生从上海乘苏联货轮出发,到达海参崴后,改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在旅途中,蒋经国并没有感到孤单,他说:“船上一共有90位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起开会、聊天、读书、用餐,大家都觉得很愉快。”也就是在此次旅途中,蒋经国细看了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这是他所看的第一部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经过25天的长途跋涉,蒋经国等人终于在11月底抵达莫斯科。莫斯科中山大学校址位于莫斯科河西岸的瓦尔洪卡大街16号,是一座三层建筑。这座古建筑是十月革命前一个俄国贵族的官邸,屋顶浮雕华美,室内吊灯堂皇,每一间房屋都高大敞亮,一个大厅已改成礼堂,整座宅院已改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校部内有各种学习、办公设施,以及花园、篮球场、排球场、溜冰场。宿舍室内卫生、暖气、床褥等设备齐全,生活很舒适。毯子、枕头、被单,都是一式的,由学校发给,每星期更换二次。学校还给每位学生一套西装、一件外套、一双皮鞋、毛巾、浴衣、手帕、衬衫,以及日常生活必需品。学校的伙食、学生的着装、日用品、生活补贴均远远高于当时苏俄的一般标准。“八点钟早餐。每个学生有一本饭票,每月发一本。每日饭票分早午晚饭三张。每人可用饭票到发饭处领饭。饭菜并无优劣之分,完全一律。今天早餐是面包、白脱油、香肠炒蛋。”而苏联学生的早餐则是“一个黑面包,二个洋芋艿”,蒋经国在日记中说:“我看了非常自愧。我是外国人,不花一个钱,在他们的国内吃得这样好,而他们自己的大学生,却这样吃苦。”中山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中国革命培养、训练干部,因此它不同于普通的大学,而更近似于干部培训班。莫斯科中大学制二年,中国学生来到这里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学生首先要学习俄语。第一学年,俄语学习时间特别长,每天为四课时。其他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第二学年的课程为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主义原理、经济地理等。中山大学还有一门重要课程就是军事训练,该课程每周一天,主要内容为步兵操典、射击、武器维修等。学习的方法是教授先授课(用俄文讲,有中文翻译),然后学生提问、教授解答、自由讨论和辩论,最后由教授作总结。蒋经国在学习上十分刻苦,不仅重视俄文的学习,对西方革命有关的科目与政治学、经济学也下了一番苦功。由于蒋经国的刻苦努力,他进步很快。并相继在学生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中国的展望》和《中国北伐一定成功》是他认为写得不错的文章。入校刚刚两个月,当时年仅15岁的蒋经国就引起了学校苏共党支部的重视,批准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被转为预备党员。1926年下半年,蒋经国被邀请参加莫斯科一个群众大会。他在大会上以《中国北伐的目的及其最后的成功》为题,用俄文向大约3000人发表演说。这是他首次作公开演说,并获得成功。此后,他多次被推荐为中山大学的代表,参加各种集会,发表演说, “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暴动,支持当时正向上海挺进的国民革命军,并取得胜利。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和工业中心落到了国民革命军手中。消息传到莫斯科后,中山大学苏共党组织立即召开会议,高喊“上海是我们的了”,并决议向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和上海工人发电报,以示祝贺。散会后,中山大学的学生们冲出校门,上街游行。成千上万的莫斯科居民也纷纷加入到游行的队伍中来。蒋经国后来回忆说:“群众集会的激动场面,如今仍然历历在目。”P10-12

 蒋经国传(大陆蒋经国研究成果首版发行,40余幅珍贵照片齐亮相,多重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公开!)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