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第5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新文学·第5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6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740428
  • 丛书名:新文学
作者:陈飞,张宁 主编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编辑推荐
  《新文学》旨在适应新世纪人文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积极吸纳一切新鲜成分,促进文学研究的新新不已。展示本学富于新意的成果、人物、气和精神;努力培养和树立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学术风范,推动文学的教学与普及,进而提升我们的人文水准。在学术上,《新文学》追求独立的精神、高雅的品格、广大的怀抱、坚实的成果。强调规范严谨,赞赏探索创新。致力扎实有用之学,不作空泛无益之文。
  《新文学》兴趣广泛: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与比较的研究;关于文学的思想、理论、方法与批评;有关研究的介绍、翻译与评论,以及文学研究的研究、文学研究者的研究;等等。



相关推荐:

《新文学.**辑》

《新文学.第二辑》

《新文学.第三辑》

《新文学.第四辑》

《新文学.第六辑》

《新文学.第七辑》

《新文学.第八辑》

 
内容简介

《新文学第5辑》包括“柄谷行人小辑”、“释义黄春明”、“阐释空间”、“专题”四个大章,对柄谷行人及其著作、黄春明的困境、小说等都有介绍探讨,以及专题“光复初期台湾文化的重建与社会主义文艺思潮”等。


目  录
柄谷行人小辑
 《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序言
 视差之见
 对柄谷行人《民族主义与书写语言》的回应
 柄谷行人访谈:向着批判哲学的转变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在后现代与左翼马克思主义之间
 ——柄谷行人的批评实践(上篇)
 关于《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笔记
 “风景”与“内面”的起源
 想像的和真实的:书写语言与民族国家
 尴尬的批评:关于《儿童之发现》
 雄关漫道真如铁:从“风景之发现”说起
 批评的政治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从“评论”到“批判”的转变
  柄谷:1989年的《国文学》特辑以《斗争着的评沦》为题,但我认为这是因为评论这个词在当时有很大的意义。“评论”,我认为它本身的意思渐渐地在变化着。一般而言,就是文艺评论。1989年的时候也有这个意思,同时,也包古着康德式的批判的意义。以前,我曾在《国文学》写过散文,曾把康德的“批判”一词译为日语中的“评论”。大正时代,西田几多郎曾写过《康德的评论哲学》。在此基础上,我就以“评论=批判”的两重含义来思考。但是,那时我还没有好好阅读过康德的作品。进入90年代之后,我认真地研读了康德。1992年时开始了《探究三》的连载。这之后就是《跨越性批判》的康德论了。那时就不再考虑文学这回事儿了。
  但是,开始研究康德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文学评论的念头了。一个是,现代思想之类的东西十分流行。但本质上就是评论,甚至我想说还是文学评论。还有就是,我认为虽然说文学的地位正在下降,但文学评论仍具有重大意义。在美国叫做“理论”,虽然我自己也属于理论家,但我觉得只要单纯的“评论”就好了。因为在我的理论中,文学是有基础的。但实质上,就时机而言文学还很遥远。
  关井:夏目漱石把刚刚说的“理论”译为“哲理”,现在虽然翻译成“理论”,但据说这一概念是代替哲学的概念。我关注这一概念,想要指出的是,理查德罗蒂在《哲学的解构》中提到的“理论”伴随着哲学的衰亡,始于19世纪的“新混杂流派的著述法”,这种著述法指的是跨领域给各个领域带来影响的著述。柄谷先生的工作以及对漱石、安吾的关心而引发兴趣,这个概念是从70年代到80年代“智慧”这一词汇所象征的意义。这在某种意义上颠倒了一种现状,即用各式的方法使各式饱含过时的理论,没有限定形式,失去普遍性的意志。反映在表示这样的哲学的复兴的事物上。
  例如,柄谷先生的《马克思可能性的中心》以及《作为隐喻的建筑》、《探究》等的工作,当然都能看作是当时在实践的理论。事实上,《作为隐喻的建筑》一书,超越了文学,给包括建筑家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人们带来了影响。文艺评论像这样跨领域,给众多领域带去重大影响的先例是没有的。小林秀雄写的《近代绘画》也并没有在现代绘画界带来巨大影响。这是因为小林秀雄不过是个鉴赏家。但是《跨越性批判》一书,与其说是理论,我认为不如说是哲学更准确。这个特辑被命名为《柄谷行人的哲学:跨越性批判》,就是这个原因。

 新文学·第5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