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之说 人生哲理与中庸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儒之说 人生哲理与中庸之道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005118
作者:方德岩 著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编辑推荐
“仁爱求和谐,诚信致良知,中庸无过激,权变与时新。”
儒家思想是一种建立在修德进业基础上的人本主义,它可以对人们提高其作为“人”的内在品德从而贡献于社会。
——哲学家 汤一介 
内容简介
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繁荣。“和谐”能促进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能出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局面。反之,只能是万马齐喑,鸦雀无声。
将“和谐”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气生财,在共同的游戏规则下竞争而不过火,而不损害,实现双赢、共赢。
将“和谐”用于外交,则“协和万邦”,既维护自己国家的独立,又不向外扩张,既不侵犯别国,也绝不允许别国侵犯。这是中国爱好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优良传统。
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与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维持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才能既满足代内需求,又实现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儒说仁爱
仁离每个人都很近
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去爱才能被爱
唤起他人的爱心
仁为博,爱乃真
仁者爱憎分明
仁成为一种御人术
第二章 儒说中庸
避免过激与片面
行动失度会乱套
考虑利害大小
遇事权衡一番
中庸不是畏缩不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儒说仁爱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仁离每个人都很近
仁是礼的补充,说白了就是教人们怎么做人。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首先要落实在自己的亲人和自己周围的人身上。例如,对父母的爱,不仅是要奉养他们,而且要始终对他们和颜悦色,让他们真正能感觉到儿女的关爱和温暖。
所以,仁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它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只要我们真心想去追求,任何入都可以得到仁。
一天,王阳明的学生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你出游看见了些什么?”王艮回答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你看满街是圣人,满街人倒也看你是圣人呢!”
又一天,王阳明的另一个学生出游回来,兴冲冲地对王阳明说:“先生,今日我看见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王阳明问是什么事。学生回答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这不过是常事,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原来,两位弟子对老师的真传心领神会,只是程度深浅不同。1525年左右,王阳明曾写过一首诗,阐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孔子,所谓“人胸中各个有圣人”,这是先天的。他在讲课中常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
怎样做才合乎仁呢?孔子说:“出门好像迎接贵宾,役使老百姓好像承当重大祭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头上。这样就无论治国或者治家都不会有人怨恨你了。”这就是以敬恕之道来说明仁。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就是以自己的仁心去推及他人。也就是说自己要首先立人,自己首先要达到做人之道。所以孔子回答樊迟问仁时的答案是“爱人”。
仁者能建立事业,能成就仁德。心中存在仁,就能树立道德,就能成就自己。孔子的圣学,以仁为中心主旨,以行仁为最高理想,以成仁为最高境界,三者不能离开片刻。所以孔子说: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不会贪求生存而损害仁,只会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富裕和高贵,是人们所喜欢的,但不用正道得来。就决不接受;贫困和下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因常理而来到身边,就不要急于去摆脱。君子如果失去仁,怎么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有片刻时间违背仁。即使仓促匆忙之间也一定和仁作伴,颠沛流离之间也一定和仁为伍。
书摘插画
插图

 儒之说 人生哲理与中庸之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