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陈默自选集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陈默自选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7842419
作者:陈默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陈默中国著名策展人, 他的文章是平实语言解读深邃学术观点的范例。《陈默自选集》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具象的回顾和个性化认知集。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陈默自选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文艺批评、策展案例研究、综述等方面的文章,是作者对中国当代美术现态的观察与思考。本书分为史论综合研究、策展、艺术个案研究、艺术推介四个部分。

作者简介

陈默,1986 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在四川美术出版社做编辑。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介入现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划。现为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艺术》执行主编,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讲座教授。批评家、策展人,现居成都。

先后策划“000 '90 现代艺术五人展”“‘上下左右’:艺术展”“‘残骸’行为艺术展”“‘老区经验’:当代艺术展”“‘物象营造’:当代艺术展”、第123、4届“‘农民街’ 当代艺术年展”“‘十匹火砖’:当代艺术展”“‘图式营造’:何多苓、庞茂琨素描作品展”“第6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第5 届‘大道’行为艺术节”“‘成都后生代’:当代艺术澳门展”“‘走笔巴山’:罗中立水彩艺术展”“‘穿越文化’:高小华、徐忙耀、杨谦、何工文献与作品展”“(2006)首届‘新动力·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2008)首届‘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巡回)展”“‘禽兽人间’:邱光平孟涛艺术展”“‘东方意图’:苏谢伟抽象艺术展”“‘珠联璧合’:(2011)南方女艺术家邀请展”“2011 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川流不息’当代艺术文献展”“2012毕加索·中国(成都)大展”“‘蓝顶·磁场’艺术邀请展”“‘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 年师生同仁作品展”“2014 蓝顶艺术节同城艺术联展”等百余项展事,并为多个当代艺术展做学术主持和特邀批评。先后在各种媒体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逾百万字。


目  录
史论综合研究

003 在逆境中愈挫愈坚:林风眠的现代人格
035 “透明之局”的海拔高度——兼论图像时代的艺术生存状态
048 艺术史写作中的尴尬——在问题纠缠中发展的成都实验艺术
069 野性天成 不拘一格——陈默、刘淳访谈录
088 20 世纪80 年代在央美的故事
098 长安·西安·雅安——2011《终南雅集》二三事
102 见证:20 世纪80 年代本土艺术的转型
106 性别权力与思考妇女
112 消费悖论的学术矫正
117 为本土经验定制的文化谋略——邓鸿与陈默访谈录
122 “情人节”邂逅文化“豆腐”
126 力·动力·新动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寻缘问道 西去东来

——写在中国油画院画家造访法国艺术圣地

从上世纪初以降的百余年时空里,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交融呈现几个阶段性高潮:一是世纪初至抗战前,一批艺术青年远涉重洋奔赴欧洲大陆,融入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大潮中,开拓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思想,当然,后来在本土传播充分的基本是古典写实艺术。二是50年代,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以苏联巡回展览画派为基点的现实主义艺术全面覆盖新中国艺术教育和艺术生态,从而成为一种官方基本范式贯穿至今。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不断涌入,并伴随着大量留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各类展览交流,可以说,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完成了跨世纪融合嬗变。当然,在更早的时期,诸如马可波罗、利玛窦、郎世宁等以传教士方式带来的西方艺术影响,基本上是局部和潜在性的,虽然也被艺术史记载,但客观上并没有上述几个高潮影响大。

作为一种材料方式的油画,通过东西文化交流进入中国,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在百科全书查到如下信息:油画(an oil painting a painting in oils)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油性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种表达方式。当画面干燥后,在画面上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深入地表现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而这种材质和表达特性带出了数量庞大的绘画精品,也决定了他在艺术史上占有很大的学术比重。不管是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及现代主义一百多年来各种流派的跌宕起伏,都没有使得油画样式偏废,特别是在华夏文明中的传播和发扬光大,从多方面越来越显示着其良好的发展势头。

当今世界格局,今非昔比。新经济、新思维、新观念、新诉求,正在不断刷新着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和人文构架,也在助推不同国度、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作为世界文化重要一极的艺术,从古到今都在扮演着文化使者的重要角色。回顾近三十年中西方艺术交流互动的历程,不论是西方文化弥散于东方大地,还是东方文化浸透西方文化根据地,“西去东来”,简明形象地将二者的互动融合态势概括定位,充满着人文主义的激情思辨与理想光芒。艺术以图像形态示人,也凸显着其跨国界性和无国界性,他的人文柔性与精神弹性,彰显着人类增进理解、消解敌对、亲情包容的可能性。在苦难面前,艺术是弥合伤痛的良药;在战火硝烟里,艺术是化剑为犁的精神力量。没有什么不可以为艺术所为,也没有什么障碍可以阻止艺术的绵绵张力和无限创造力。如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寻缘问道西去东来,在过去、今天和将来,必然会不断演绎着人类交往的无尽佳话。所以,此番中国油画院组织优秀艺术家造访法兰西艺术圣地,在产生过柯罗、卢梭、米勒、杜米埃、莫奈、雷若阿、毕沙罗、西斯莱等艺术大名家的热土上,寻缘问道,丹青神交,自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交流手段日益发达多变的今天,每一种艺术材料方式都面临着发展诉求的挑战,以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生态扩张的机遇。油画走过五百多年历史,虽然古老但永远不会过时。有道是没有过时的材料,只有过时的表达和诉求。在当代文化的语境里,学界常常为写实性和写意性的文化价值议论不休,但忽视了语言本体的固在性特质。显然,对语言内核优劣的追问莫如对其外延可能性的探索,因为外延的丰富灿烂才是对内核价值的确认,这就如同优质的果树概念与优质的果树结果和而不同一样,概念是虚,答案是实。技法的写实性与观念的当代性本就不是对立的,没有技术支撑的空洞虚弱何言当代性?而墨守成规从古典到古典也不可取,重要的是学养理智的深度积淀,以及心神合一的表达力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油画在今天不仅可为,而且大有可为。如何力排干扰孤傲守诚?如何求变不止开拓创新?如何审时度势地与时代合拍长风破浪?是每一个负责任的艺术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来看待今次赴法艺术交流活动,也为本土油画的健康成长提供新的经验和契机。

2012 34 月于成都芳草地


野性的狂欢

一根一根布满凹凸遍身疙瘩滴流不尽,大如斗态如塔或灰或蓝或绿的奇物,在亚麻布上凸显,从画框里挣出。事主曰那是农家寻常什物,俗名“苦瓜”。那些原来盛饭菜用的碗碟,满盛的不是五谷杂粮一日三餐, 却是桃色的肉欲横流的男女。食也?啖乎?朝纲伦理倾覆,日月暗淡如漆。这些事端的炮制者,叫廉学洺, 一位不大喜欢按常规出牌的艺术家。走进他的工作室,不能不为他制造的轻松气氛所感染:“黑洞”,可能和臭氧问题有关,可能和生活中的许多细节甚至情色相关,可能是和外界并无关联的他的精神思维框架的物态虚拟。“苦瓜”,真的再也找不到什么可说的理由,那些关乎意识形态的生硬解释在今天已是过眼烟云。若不附加条件地非要阐述点什么,只能说和苦瓜相关,生态的生理的本位意义大于其他。“大餐”,令人想起两千多年前孟子的“告子上”中的“饮食男女,食色性也”的名言。老人家可能是将人们最为关心的食欲性欲问题摆在抽象学术桌面的第一人。而艺术家要做的,是把这种抽象意念混合进当代经验,用图像正面回应。至于那些来自不同对象的张着巨嘴表情丰富的“大脸”,不同的读者,感受自是参差不一,结论当然五花八门。

廉学洺的个人经验,肯定有他独立的理由。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带着些苦涩甜酸。一路不寻常地走来,一路也在播撒着他的希望。他发现,现实中有许多由偏执的惯性沉淀的误会,诸如对“美”的带有八股特质的假定,对“真”的歇斯底里的求全,对“善”的不怀好意的篡改。而这一切,不过是对许多创造力枯竭的人和事的幼稚遮掩,是对落后文化现象的“掩耳盗铃”。所幸的是,这些有违艺术原则的不洁现象正在消解。无论你生活在哪朝哪代,想与艺术为伴,无法挑选的天赋,诚信有德的操守,敬业勤劳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态度,都短缺不得。当然还有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优秀。廉学洺的为人,笃信厚德载物。诚如他的艺术,用看似拙笨的堆积方式,缓缓聚气发力,徐徐运功释放。“聪明人”日日闲散呆眼望天幻想落饼,大愚者埋头务实不闻不问该来则来。其实,在艺术的眼里,正常的不正常,不正常的正常,乃常事。

2007 年正月初六于西昌邛海畔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陈默自选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