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格林革命——传记性引论(第二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沃格林革命——传记性引论(第二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2638595
作者:(美)桑多兹 著,徐志跃 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20世纪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埃里克?沃格林生平和思想的评介性著作。作者是34卷本《沃格林全集》的主编,本书堪称最为清楚、综合、权威的沃格林入门著作。
  关于“沃格林革命”的意涵,本书第二版编辑亨利(Michael Henry)说,“沃格林的洞见之新,并不是在拒斥传统的意义上,而是意味着对往昔洞见的理解更深入,表述更清楚,也更为‘区分’。沃格林的‘革命’本质上是强化的恢复,试图克服作为现代性主要特征的意义之失落。”

作者简介

  桑多兹(Ellis Sandoz)是路易斯安那大学Hermann Moyse政治科学终身特聘教授,沃格林美国文艺复兴研究所所长。他创建并至今依然领导着“沃格林协会”,是三十四卷《沃格林全集》的总主编。1965年他在沃格林指导下于慕尼黑大学完成博士论文,是政治哲学领域(欧洲、美国和俄罗斯)的专家,并受邀在意大利、捷克、加拿大等地讲学。曾被里根总统任命为国家人文委员会委员。除《沃格林革命》之外,还撰有《政治的启示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之研究》《伏法的政府:政治理论、宗教和美国之创建》《真理的政治》《共和主义、宗教和美国之魂》等主要著作。

目  录

中文版作者序
第二版作者序
第二版编者前言
致  谢

引  论
第一章  起点:常识和新科学
第二章  生平和直到1938年的思想历程
第三章  美国化:直到1981年的学者旅程
第四章 历史和政治的科学:1952
第五章 历史及其秩序:1957
第六章 神话、哲学和意识:1966
第七章 努斯原理:沃格林革命——1981和之外
第八章 整全之异象
尾  声

沃格林著作编年,1922-1981
附录:哲人的天职

前  言
中文版作者序
本书标题中的“革命”所指向的,当然是知识革命,而不是政治革命。这种革命在本书第七章中作出勾勒。这涉及政治探索以及从中产生的对科学的调整,即从以外部世界的数学化科学为基础,转向以哲学科学为基础,这里的哲学科学是指首先由古代希腊哲人所建立,并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达到顶峰的那种科学。本书由此论证一个科学范式的转移,以及应用到人间事物时,科学本身之意义的重新定义,这对我们理解“什么是人类所特有的”这类问题,以及人类为了自身治理所创造的政治安排,有着重大意义。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引 论
  撰写本书,目的有二,一是为沃格林思想提供一般的引介,二是由此表明其革命性。近年来,学界对沃格林的学术兴趣稳固增长,但他所做的工作对学界外的广大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性,本书所要面向的正是范围更广的读者。我希望,本书对这样一些读者具有价值:他们对人之生存的恒久问题有着严肃的兴趣。在过去半个世纪,有一位一流的思想家已经探索了这些难题。本书也旨在为跨越鸿沟架起一座桥梁,正是这一鸿沟把沃格林与其他思想家和一般公众相分离,因为对他们来说,沃格林是位晦涩难懂的人物。沃格林既不属于某个思想流派,也不属于构成当前意见氛围的各类主流正统。作为思想家,他很独特,他的著作又相当复杂,这就表明很有必要为那些愿意理解和欣赏他的重要性的读者提供一本入门读物。
  沃格林留下十五本著作和九十篇以上正式发表的论文,这些著述对引介者提出了很高的知识要求,甚至需要一项全面的评估研究。但我认识这位巨人并追随他的工作达三十年之久,他的工作伴随着我对自古代以降的政治理论史的反思,并引导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沃格林的成就确实不同凡响。要评价当代事件的长期意义,包括知识成就的地位,无疑要小心翼翼,但是,就沃格林这一个案而言,证据具有说服力——其实是很有说服力。按照有关学术造诣、对材料的技术性把握、哲学分析以及异象(vision)的广度所有这些可用准则,沃格林的工作都堪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
  因此,本书除了对沃格林生平的解说性呈现之外,主要论证这样一个观点,即沃格林的思想已然构成哲学和政治科学上的一场革命,这一革命在其领域内配得极大瞩目,因而本书书名可谓在在有理。当然,我的前提是,任何革命之发生,乃是伴随事件本身之时,而非在后来相隔相当时间距离之后,人人都辨别出这些事件的革命含义之际。在下面的呈现过程中,对当前这场革命的性质及其范围有所提示,而最后两章则是对这一革命的概括。
  本书是解释性的引介,不是定论或批判性评估。之所以无法做定论,乃因为所介绍的工作还在发展中。老实说,我的介绍也无法成为批判性评估,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沃格林的学生和朋友。在研究他的著作时,我没有感到这样的尴尬,要去做出“吾爱真理甚于爱友”这样的抉择,尽管我也有心理准备作这种选择。这是因为,在他的著作所触及的每个主题上,对我都很有启发,而且在科学上又有最高的说服力和有效性。但接下来所展开的,是一种解释,而不仅仅是一种欣赏。作为学者和教师,沃格林一直力求避免把他的学生打造成门徒。他相信,最为重要的是,他和他的学生都服务于真理,这是韦伯式智性诚实的根本要求,也是一切科学探索的根本原则。因此,尽管我对沃格林著作一手资料本身予以最严谨的注意,并采用了与沃格林的长时间访谈所得,同时也得益于他对录音整理稿的修改意见,但对于这一做法,以及从中选作本书核心材料的内容及给出的解释,他本人不应该承担任何责难。

 沃格林革命——传记性引论(第二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