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读:论语正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读:论语正解

  • 版 次:1
  • 页 数:269
  • 字 数:240000
  • 印刷时间:2007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233379
作者:刘德江 著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6月 
内容简介
《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道德观念、处世原则、修养之道和教育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史学、哲学价值。
  今天,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新审视《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思想,对于启迪人们心灵、指导生活实践、构建礼仪之邦、实现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
本书从仁者爱人、为人知礼、学以致道、仁义之交、孝悌齐家、处世之道、君子境界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的思想精髓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德不孤,必有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儒家经典!让《论语》指导现实人生!
目  录
第一章 仁者爱人
 第一节 何为仁
 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
 第三节 行仁的基南原则
 第四节 争做仁义之人
第二章 为人知礼
 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
 第二节 君子之礼
 第三节 从礼以成事
 第四节 礼之与时俱进
第三章 学以致道
 第一节 进步源于好学
 第二节 学习的章法
 第三节 乐在学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仁者爱人
 第一节 何为仁
 仁者有爱
《论语》中论“仁”有五十八章,共谈到一百零五次,其中孔子的学生问“仁”有九处,但孔子给出的答案每次都有不同。人们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每次的内容都不一样呢?究竟孔子所说的“仁”有没有一个定论呢?我们可以从他对子贡和曾子所说的“予一以贯之”中看出,孔子对他所推崇的“仁”一直都是有一致的见解的,只是他从多个方面来作了论述罢了。据文献记载,可以初步断定“仁”和“仁人”这些词是西周人所造的。“仁”字最初源于两个人相亲相爱,“仁人”是一个王朝或是封国建立牢固的统治秩序所不可缺少的。将“仁”的含义规定为“爱人”,并建立了一套仁爱的理论,则是从孔子开始的。
说到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大家一定会想到四个字,那就是“仁者爱人”。“爱人”是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包含了很多为人的道理。孔子认为“爱人”要由近及远,首先要“亲亲”,做到“人则孝,出则悌”,然后才能达到“泛爱众”,这与墨子的博爱有所不同了。
在孔子看来“孝悌”是仁之本。孔子的弟子有子曾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第一》)。也就是说,做人,在家能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那么做出悖逆尊长这样的事是很少有的。能够尊敬师长,却惯于捣乱的人,从古至今这是未曾有过的事。有德行修养的人,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修养,平时居家孝悌,一丝不苟,日积月累,那么其良好的德行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因此,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友爱兄弟,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为什么说“孝悌”是“仁”之本呢?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一份孝,那外表就会毫无掩盖地流露出来这种真切、自然的感情,那么一个深深地爱着自己父母的孝子必然是心气和顺、和颜悦色的。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泛爱。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亲生父母都不好的人,会懂得去爱人。所以说,孝悌是仁之本。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要做到孔子所说的“仁”实在是太难了,对自己的父母好是可能,但是还要去爱别人,那就太难了点,要做到“泛爱众”就更难了,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孔子则一直相信仁心仁道都不远人,求得仁心仁道并不难,正如他所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难的是要真正达到那种他所期望的仁的境界。想必也只有孔子心中的那些圣人才能达到。
  ……

 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读:论语正解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