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文化研究 第十五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炎黄文化研究 第十五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774362
  • 丛书名:炎黄文化研究
作者:赵德润 主编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编辑推荐
《炎黄文化研究(第15辑)》与一般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刊物不同,它以研究炎黄二帝及其时代为主要特色,在栏目设置上有炎黄二帝及其时代研究、思潮与学派,及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祭祀文化、文物与考古、中外文化交流、中华学人等。由于炎黄文化在广义上说亦即中华文化,因此推出了思潮与学派栏目,以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等**研究成果。为活跃思想,对学术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还设有探索与争鸣、学术动态和书评与序跋等栏目,并结合黄帝陵、炎帝陵的特点,对黄帝、炎帝的祭祀活动也将在学术上有所反映。

相关推荐:
《炎黄文化研究.第1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2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3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4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5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6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7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8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10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11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12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13辑》
《炎黄文化研究.第14辑》
内容简介

  《炎黄文化研究(第15辑)》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创办的一份综合性学术文化丛刊。为践履和体现自己的办刊宗旨,并能反映研究会及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栏目设计上,设立了“专论”、“炎黄二帝及其时代”、“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思潮与学派”、“文化丛谈”等栏;为了繁荣学术,活跃气氛,推进不同意见的研讨而设了“探索与争鸣”;为了学习传承对中华文化做出突出成就与贡献的老一辈学人,特设了“中华学人”;为了及时了解文化研究领域的成果与动向,设有“书评与序跋”、“学术动态”等。

目  录
专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炎黄二帝及其时代
 中国史前文化中的符号与文字:文字的起源
 《五帝本纪》黄帝“合符釜山”“邑于涿鹿”地望考实
 试论中国原始农业的渊源之地
 从神灵的更替看炎黄二系
 近30年炎黄文化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
 女真萨满教与金源文化
思潮与学派
 为邵雍数学派易学正名
 论《春秋公羊传》对社会秩序的追求
 清末湖南维新运动中的史学思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炎黄文化研讨会,201 2年3月23日在新郑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举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张希清教授,副会长王震中、任大援、常文光、谭泽民,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郭明熙等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河南等地的高校、科研单位以及相关方面的专家约50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开幕式由张希清常务副会长主持,郭明熙副主任、王震中副会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宫长为、李庆本、任大援、李耀宗教授分别主持分段发言,25位代表在会上进行了专题发言,并对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多个方面有新的收获。

一、黄帝与炎黄文化研究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王震中研究员新近发表了《三皇五帝传说与中国上古史研究》一文,该文探讨了三皇五帝名称的由来及其组合模式、三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五帝传说在史前研究中的全新定位、五帝时代部族分布与迁徙以及三皇五帝与考古学文化的时代对应关系。结合考古发现,他认为伏羲、燧人氏时代距今5万-1.2万年,神农氏距今1.2万-0.7万年,炎、黄距今0.7万-0.5万年,颛顼、帝喾距今0.5万-0.4万年。河南省社科院郑杰祥研究员《黄帝、炎帝与蚩尤》的论文,通过对上古诸首领的研究,认为蚩尤是我国古代活动于海岱地区的部族首领,以海兽“蚩”为图腾,在与炎黄族碰撞中融合发展,为中原地区的安定与统一奠定了基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在《谈论黄帝时代的官制》一文中认为,黄帝以云纪官,从《左传》等文献中可以看出,上古各族皆以不同的祥瑞为官名,反映了上古文明官制的基本特点。北京语言大学阎纯德教授提交了《黄帝文化与中原再造》的论文,他认为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具有独立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也是道器并重的文化,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道器分离、伪道无器,由行而论道到坐而论道的变化。中原是中华文明的腹地,要谦虚为怀,与时俱进,真正实现中原再造。河北省社科院魏建震研究员在《先秦黄帝祭祀述论》一文中认为,黄帝祭祀始于黄帝驾崩之后,虽然缺少商与西周对黄帝的祭祀,但先秦时期包括了对始祖神黄帝的祭祀、古圣王黄帝的祭祀及天神黄帝的祭祀。战国时在明堂中央对黄帝的祭祀,也是后世黄帝升为最高天神的开始。甘肃庆阳歧黄文化研究会宋定祥、刘艳春的《歧伯考证与歧黄文化研究综述》,对庆阳地区歧黄文化的研究历程、相关文献的记载和现存的调查记录进行梳理,并对歧黄文化的概念、内涵、特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歧黄文化对于寻找中医药文化的源头有重要的意义。宝鸡炎帝研究会霍彦儒会长在《炎黄学论纲》中,提出了炎黄学的命题,对该学科的基础、成果、领域、特点价值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经过多年的积累,炎黄学的建立恰逢其时。

二、具茨山岩画与黄帝文化

刘如江常务副秘书长宣读了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秘书处提交的《从具茨山岩画看古代的自然崇拜》一文,他们认为岩画反映了远古太阳崇拜、远古星辰崇拜、远古山川河流崇拜等,距今8000-3000年之间,对破解黄帝文化千古之谜具有意义。河南各地虽有较多的发现,应以“具茨山岩画”统一命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育彬研究员在《从新郑考古四大亮点谈起》一文中认为,郑韩故城、裴李岗文化、黄帝文化与具茨山岩画为四大考古亮点。具茨山岩画品种较多,内容丰富,从内容看有一定的原始性,结合新郑黄帝故里的相关内容,岩画的年代有一部分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可能是属于黄帝文化的一部分。河南省社科院马世之研究员在《炎黄文化新探》一文中认为,具茨山岩画有人物、字符、车子岩画,尤其是车子岩画为黄帝造车的真实写照,结合新郑唐户遗址、华阳故城等考古发现,对深入探讨炎黄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肇清研究员提交了《略谈具茨山岩画有些内容与黄帝文化有关》的论文,他认为具茨山岩画的点线图案、男根女阴图案、山日图案等,在仰韶彩陶中均可找到相关图案加以印证,结合新郑黄帝故里与具茨山的黄帝传说,反映了具茨山岩画有一部分与黄帝有关,可能是黄帝战败蚩尤得天下后的遗存。

三、弘扬传承黄帝文化

北京语言大学李庆本教授在《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价值》…文中认为,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的原则,“和而不同”的理念,具有普世的价值,值得传播与弘扬。北京华夏神农书画院王金平执行院长在《中国美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指出,中国美术在弘扬中华文化之魂,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构建民族精神家园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民族大学李耀宗教授在《庚华夏文化,振文化中国》一文中指出,黄帝为文化立国的伟大始祖,文化立国包括精神文化立国、行为文化立国、制度文化立国,“黄帝龙”始创成为中华“国家文化形象”。因此,当下“文化强国”应当是强“文化中国”,其内涵丰富,可称“文化中国战略工程”,包括:一是从“扫盲”人手,抓全民动员。二是从伦理入手,抓社会风尚。三是从保障人手,抓政策倾斜。四是从抢救人手,抓“文遗”保护。五是从品牌人手,抓文化创新。六是从改革人手,抓文化产业。七是从人才人手,抓队伍整合。八是从传播人手,抓宏扬光大。九是从“龙学”人手,抓理论振兴。十是从策划人手,抓理性作为。河南省社科院李绍连研究员在《弘扬黄帝文化》一文中认为,黄帝文化的精髓为土根性、内蕴仁义性、娱民性、朝气蓬勃和永不懈怠的进取特性。要通过研究、宣传、鼓励、奖赏等环节弘扬黄帝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民间。宝鸡文理学院高强教授在《让炎黄文化走出书斋》一文中提出,推出炎黄文化通俗读物,打造“神形兼备”的文化精品,让炎黄文化走进学校课堂,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开展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游,以此让炎黄文化走向民间。河南省图书馆蔡柏顺研究员等提交了《论弘扬黄帝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文章,他们认为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根”文化与“源头”文化。这不仅体现了先祖们发明创造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根基。因此,弘扬黄帝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郝本性研究员在《中华民族尊老与养老的文化与传统亟待发扬》一文中认为,中国有着悠久的敬老与养老文化与传统,当代研究炎黄文化,要弘扬中国古代的尊老文化,使这一普世价值传播全球,使社会更加和谐。西北大学刘宝才教授在《炎黄文化研究需要加强交流》一文中认为,黄帝陵庙有78处,分布于全国17个省、市、区,炎黄文化是全国性的文化,研究工作在各地分散开展,且由多学科学者分别开展,要加强交流,并且在炎黄文化基本精神、五千年前与五千年来的关系、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各地在炎黄文化中的定位、炎黄文化资源分类以及炎黄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联系上加强交流,并以区域为卷,推出《中华炎黄文化丛书》。甘肃丝绸之路协会邓峨秘书长提交了《关于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的一点看法》的论文,提出了要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对“人德”,即人的品质素质教育的问题。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文化研究会苏峰秘书长在《关于黄帝文化景区祭奠先祖“第一柱香”进行商业宣传和文化包装的思考》一文中,认为黄帝文化景区的“第一柱香”不但有历史渊源,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资源保护地的需要,是满足百姓祈福平安的需要,因此要进行宣传与包装。




 炎黄文化研究 第十五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