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黏膜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内科学 > 消化道黏膜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1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铜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0480977
  • 丛书名:病理活检解读丛书
作者:〔美〕Elizabeth A. Montgomery〔美〕Lysandra Voltaggio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编辑推荐
该书囊括消化道黏膜病理诊断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每个章节都以相同的组织学构型编写,对具有相同组织学构型的不同形态学差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以表格的形式列举每种疾病的关键组织学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鉴别诊断特点。方便病理医生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图文并茂,文字清晰简洁明了。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对于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的病变,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诊断和处理方法,方便临床外科医生对这类疾病的处理。 
内容简介

《消化道黏膜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内容全面,中文版将原书肿瘤和非肿瘤两册合一,以便于阅读。全书文字简洁,图片丰富,表格实用,注重鉴别诊断,突出实用性。编者特别强调结合临床信息和内镜特征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这种基于形态学特征的综合性诊断是胃肠道活检诊断的基本原则。

本书是病理医师实际工作中非常理想的案头参考书,适用于病理医师的日常实际工作,也适合临床医师、进修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校医学生等医学专业人士学习和参考。

作者简介
樊祥山,医学博士,病理科行政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系统疾病学 组(筹)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病理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病理协作组委员,中国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病理学分会委员,中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培养对象,“十二五”南京市卫生青年培养人才,鼓楼医院学术学科后备人才。《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病理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世界华人消 化杂志》编委,《临床与病理学杂志》中青年编委。以第一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1项、市局级课题2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卫生局重大项目或课题4项。在统计源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论文40余篇、SCI收录6篇。参编专著2部,参译专著3部。曾先后荣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和“吴秉铨基金优秀中青 年学者奖”等奖项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肿瘤以及泌尿系统肿瘤等的临床病理学诊断和研究。
目  录
第1章  食管
第2章  胃
第3章  小肠
第4章  结肠
第5章  肛门
第6章 食管
第7章 胃
第8章 小肠
第9章 结肠
第10章 肛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Barrett黏膜始于GEJ,不同程度的向上延伸至食管腔,因此,腺癌也最常见于食管的下1/3(与鳞状细胞癌不同,鳞癌常见于中1/3)。食管的腺癌除了在食管下1/3可见肿块之外无特殊影像学表现。
食管切除标本的食管腺癌表现为实性、白色病变,通常累及食管的下1/3。常常可见粉红色及“天鹅绒样外观”残存的Barrett黏膜。当进展期腺癌靠近GEJ时,要尽量确定肿瘤来源于胃或是食管。第7版AJCC肿瘤分期指南中指出,肿瘤中心位于胸段食管下部、GEJ或肿瘤位于胃的近端5cm之内并扩展到GEJ或食管均为食管腺癌。肿瘤中心位于胃,距GEJ大于5cm或者距GEJ小于5cm但未累及GEJ或食管的病例按照胃原发癌来分期[1]。发现Barret食管被视为肿瘤起源于食管的证据。还需要注意的是T1包括肿瘤浸润固有层或黏膜下层,T1可分为T1a(固有层)或T1b(黏膜下),而T2的肿瘤浸润至肌层。因为食管的黏膜肌常有分离或由于修复性反应而形成双层的倾向,需要在EMR标本中注意上述情况,仔细正确区分食管壁的层次非常重要(图6.37,6.38)。
辨识活检组织中的食管腺癌一般没有困难,其表现与其他腺癌一样,也就是由恶性肿瘤细胞伴腺性分化组成,可形成管状结构也可表现为黏液产生(图6.39)。黏液的AB/PAS染色呈嗜双色略带蓝色的特点有助于诊断。总体上说,腺癌的形态可分为乳头状(图6.30)、管状及印戒细胞型。部分腺癌可表现为内分泌细胞、潘氏细胞或以产黏液为主。我们几乎不对食管腺癌进行分类,因为这种分类没有实际价值。但是,发现原位癌/高级别异型增生有助于确定食管为癌的原发部位(而不是肺)。小部分低分化腺癌本身不可能与高级别淋巴瘤区别,需要免疫组化标记帮助诊断。低分化癌也可有梭形细胞形态(更多见于鳞状细胞癌的表现),病变中无原位成分,部分病例也需要一组免疫组化标记帮助诊断,至少要注明建议结合影像学检查。
首选的治疗方法即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及放疗,然后进行食管切除术。没有进行早期监测而出现症状的食管癌患者预后很差。
食管的腺鳞癌(ASC)罕见,这种类型以混合性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成分为特征。与鳞状细胞癌相同,这种亚型累及食管的中1/3。ASC似乎比单纯的腺癌及鳞状细胞癌更多见于早期阶段[67]。从数量上来讲,鳞状成分趋于占主要成分,多于腺性成分及两者的移行区。Barrett黏膜区很少见到(图6.40,6.41)。ASC的预后倾向好于单纯的鳞癌或腺癌,推测是因为癌的体积较小,分期较早的原因[67]。
食管的腺样囊性癌极为罕见,但也有充分的文献报道。其常见于食管的中1/3,这种亚型似乎更多见于老年男性,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及梗阻。组织学上,本肿瘤与相应的唾液腺的癌相似,表现为基底样细胞呈实性、筛状或管状结构,PAS阳性的基底膜样物质可有可无,有多少不等的S10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部分病例的腺样囊性癌可见伴随的原位癌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通常病变出现时已有转移,预后差,这与唾液腺的腺样囊性癌相反,唾液腺的腺样囊性癌常为惰性进程[68–70]。食管的活检标本常不可能诊断腺样囊性癌,一般在外科切除后的标本做出该诊断。
书摘插画
插图

 消化道黏膜病理活检解读(第2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