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自传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2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0267220
  • 丛书名:“慢读”系列
作者:(美)海伦·凯勒著,余小译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编辑推荐


推荐理由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亲自写就,时隔多年,她乐观、自强精神依然得以流传,不论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苦的残障人士,还是身体健全的正常人,都能从她的经历中中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

推荐理由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成长励志读物,也是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名著!国家教育部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译自纽约双日出版社1905年版英文原文,完整无删节!全书语言优美动人,真实还原海伦·凯勒充满传奇励志的一生。

 
内容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详细讲述了海伦·凯勒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但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不仅学会了读书认字,而且开始独立地认识世界,并以优秀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最终成长为著名教育家及作家的故事,传递了海伦·凯勒乐观、自强的精神。同名文章是本书中最精彩、最有影响力的篇章。在散文中,海伦·凯勒假想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去做什么,她想象的三天的活动充实而短暂,海伦·凯勒以盲聋之人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出生19个月后,一场疾病让她的世界永远陷入了黑暗,但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不但学会了阅读和说话,还掌握多国语言。

海伦·凯勒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让千百万人重拾信心。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假如给我天三光明

第二章 光明与黑暗

第三章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

第四章 开启新世界

第五章 实现大学梦

第六章 生命中的阳光

第七章 新的经历和尝试

后记

前  言

   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书写我的生平。

   我的童年时代就像被笼罩着一团金色的雾气,在要揭开这层薄雾面纱时,我仍然有些犹豫不决。

   写自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当我试图挖掘孩童时期的记忆时,就会发现自己常常分不清事实与想象,因为毕竟已经过了这么些年。人们在勾画自己的童年时代时,难免会带上些天马行空的幻想。我早期的生活只有少数让我印象深刻的剪影,除此之外都如“牢狱一般黑暗”。

   此外,对于我来说,孩提时代的欢乐与悲苦大多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刻骨铭心;我早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事件,也已经随着更加令人激动的伟大发现而被渐渐遗忘。

   为了避免这本自传过于枯燥,我决定把生活中最有趣最有价值的情节拿出来略微陈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大家都曾经读过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寿命有限。长的能活一年,短则只有一朝一夕。但对于那命中注定寿命有限的人,我们总是饶有兴趣地想知道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进行哪些活动。这里,我所说的是自由人,而非判了死刑、无法自由活动的犯人。
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在如此的情况下该怎么办。人终有一死,我们在生命即将完结时应该在那有限的时间里塞入怎样的活动、怎样的经历;与世界怎样进行最后的交流?回首往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又会有怎样的悔恨?
有时我在想,我们最好都抱着明天就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想法活好每一天。这种态度能够更好地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带着优雅、活力、善于欣赏的心度过每一天,在终日忙碌的今天,也很少有人能以这种心情生活了。当然,也有人愿意按照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生活的主题目的是享乐,而最高的享受只有通过合理的生活,如自我控制才能得到。因为享受生活的目的被过分强调,而达此目的之手段被忽视,所以伊壁鸠鲁的信徒现今变为追求享乐的人。他们的信条是:“让我们吃喝,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亡”。——译者注)的信条“吃、喝和欢乐”满足自己感官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被死亡的必将来临的前景折磨。
在这些故事里,生命将尽的主人公常常在最后关头遇到突如其来的好运,但是从此之后,他的价值观变了。他更会欣赏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中永恒的精神价值。人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在死神的阴影下存活或者生活过的人会用更加成熟、更加感恩的心情对待他们所做的每件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仍然把生命当做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迟早会消失于人世,但是我们常常会觉得这一天是如此遥远,不值得现在就开始担心。当我们健健康康、生龙活虎的时候,死亡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总觉得见死神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于是我们仍然纠结于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生命产生的倦怠。
恐怕在对待我们的能力和感官上,我们也有同样的倦怠态度。只有失聪的人才知道听见声音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只有失明的人才知道看见阳光下的事物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成年时期才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更是如此。但是那些从未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很少能充分利用这些上天恩赐的人类本能。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只是匆匆地吸收周围的声音和景象,从来不会全神贯注地去体会、去欣赏。这么一说,又要老话重提了:直到失去了,我们才知道珍惜;直到生病了,我们才感到健康的可贵。
我常常独自思忖,如果每个人在成年阶段有一段看不见、听不着,那将是一种幸运的事情,因为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力,死寂会让他享受声音。
我不时地询问过我视力正常的朋友们,他们看到了什么。最近,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来看望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观察到了什么,她说:“没什么特别的。”如果我不是已经习惯听惯了这样的回答,我会很难相信,不过很久以前我就总结出了这么个情况:能看见的人实际上什么都看不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