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18个细节(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一个诗人到民主斗士。)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闻一多的18个细节(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一个诗人到民主斗士。)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4105445
  • 丛书名:可以触摸的民国
作者:谢泳 著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编辑推荐

  他虽不问世事,却*终为政治所缠绕,成为民主斗士,*后在昆明被暗杀。从一个诗人、一个知识分子,到介入政治,争取民主,这样的变化其实已经埋伏于闻一多的思想脉络中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别致的人物传记,以精心撷取的若干细节,以小见大,展现了闻一多的一生。他虽不问世事,却最终为政治所缠绕,成为民主斗士,最后在昆明被暗杀。从一个诗人、一个知识分子,到介入政治,争取民主,这样的变化其实已经埋伏于闻一多的思想脉络中。

作者简介

  谢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著有《逝去的年代》《储安平与<观察>》《清华三才子》等

目  录
闻一多的18细节
一、乡绅子弟
二、清华出身
三、校园文化
四、早熟的思想
五、“五四”情结
六、走上诗坛
七、到美国去
八、大江学会
九、教授生活
十、新月成员
十一、重返清华
十二、离开北平
十三、长沙临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走上诗坛
  20世纪20年代初,闻一多开始走上诗坛。人的命运有时候是很难说的。如果从多少年以后的结局中再回头审视当初的人生之路,人们常常会别有一番感慨。闻一多初上诗坛的时候,心目中只有三个诗人,即郭沫若、田汉和徐志摩。这三个人当中,除了徐志摩去世较早外,其余两个被闻一多看上的诗人,最终都和他走了同一条道路。虽然艺术和政治没有必然联系,但在闻一多早年的朋友当中,和他有20多年交情的梁实秋,最后还是没能与他走到一起。当然,这当中有多少是偶然又有多少是必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早年闻一多对鲁迅也没有他后来那样的认识,他是先有了政治上的认识,进而才对鲁迅重新做了评价。事实上,到20世纪40年代,闻一多对自己早年的许多认识都否定了。
  胡适不仅是中国新诗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庚款留美的学生,按说闻一多应该和他走到一起,就像他与梁实秋那样,但结局是,闻一多一生当中,对胡适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好感,并且他们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所以有这样的结果,让人们不能不想到,也许他们当初对新诗的认识中就隐含了一些他们在气质和精神上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可能还不光是来自艺术的,不然很难想象同出清华又同有留美背景的闻一多怎么会最终没有和胡适走到一起,倒与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田汉成了同道。
  对于胡适,闻一多当时并没有从政治上去评价他,他只是在有关新诗的研究中常常提起胡适写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我为什么要做新诗?》,另一篇是《谈新诗》。从他的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到,闻一多对胡适在新诗上的认识是很不以为然的。青年时代,闻一多在他的许多文章中凡提到胡适,多数都很轻蔑。在《〈冬夜〉评论》中他就说过:“胡适之先生自序再版《尝试集》因为他的诗由词曲的音节进而为纯粹的‘自由诗’的音节,很自鸣得意。其实这是很可笑的事。旧词曲的音节并不全是词曲自身的章节。”在《莪默伽亚谟之绝句》中,他说:“胡适教授苏曼殊大师都译过一点拜伦,但那都是些旧体的文字。”他在给吴景超和梁实秋的一封信中还说过:“感谢实秋报告我中国诗坛底情况。我看了那,几乎气得话都说不出。‘始作俑者’的胡适先生啊!你在创作界作俑还没有作够吗?又要在批评界作俑?唉!左道日昌,吾曹没有立足之地了!”闻一多在给其父母的一封信中还有过这样的话:“北京胡适之主持的《努力周刊》同上海《时事新报》附张《文学旬刊》上都有反对的言论。这我并不奇怪,因这正是我们所攻击的一派人,我如何能望他们来赞成我们呢?总之假如全国人都反对我,只要郭沫若赞成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当然,这里所描叙述的闻一多和胡适的关系,只是今天的一点观察,而非一定要用这点观察来推断闻一多后来变化的必然性。不过,1944年,闻一多在昆明的一次会议上,对于当时远在美国的胡适还是说了很公道的话,他向大家建议:“利用杨振声先生渡美之便,让我们用今天晚会的名义,向于硕果仅存的新文艺引导者胡适之先生转致敬意,并报道今晚的盛况。”

 闻一多的18个细节(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一个诗人到民主斗士。)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