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625460
作者:黄志钢 等著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为了探索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增长”课题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事实和理论进行了梳理。课题组认为中国经济仍处于赶超阶段,结构失衡性资源配置方式能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提出了外部冲击对政府配置资源的约束,“干中学”技术进步的边际递减及转变目标等。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章节安排主要是依据本课题组提出的相对价格调整理论与S型增长曲线模型展开的,其中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业化先行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是一个充斥了各种矛盾的加速增长阶段,而我国已步入该阶段。在这个S型曲线加速上升阶段,经济与资源、环境及社会发展矛盾将被激化。由此,单一的增长评价方式不可能充分理解这一阶段的动态图景,经济发展评价需要把资源约束、增长福利和增长代价这样的指标纳入进来,进行多角度考察。
  二是体制改革深化与可持续增长。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制度创新模式,通过创造性的制
目  录
引言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二、理论构建及其突破
三、本书安排与研究重点
第一篇 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
第一章 中国奇迹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中国奇迹的见证——纵横双向比较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主线与阶段
三、中国经济增长特征及可持续增长机制选择
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政策选择
第二章 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一、结构变迁历程及特征
二、农村经济改革与农业发展
三、工业化、城市化与结构调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适合国情的资源动员方式
  中国在改革初期面临着工业化所需生产要素严重匮乏的问题,这些生产要素包括货
  币资本、有一定素质与技能的职工、工业原料和土地、机器设备、科学技术,以及能源
  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因此,生产要素的形成就成为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单一公有制下,利用计划经济体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将人、
  财、物集中于工业部门,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大量的生产要素,从而尽快摆脱“贫困
  的恶性循环”困境和解决发展性短缺问题。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欲速则不达,因为价格机制失效,分配过于平均,微观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受挫,使得经济增长粗放,且政府组织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增长失去了可持续性。
  改革以来,为了保证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同时消除传统计划体制下政府过度集中和使用资源的弊端,中国采取的战略是先适当放开部分最终产品价格,形成局部较高收益的市场,吸引各类资源投入来扩大供给,同时以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价格以及实际低税收来降低成本,创造竞争力。这些措施包括改革早期农民工工资仅仅按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剩余劳动力”定价,并且不供给住房、社会保障等城市居民所需要的工资外成本,农民工的这一切都在乡村土地上得到解决;政府发展工业对乡镇土地征用是低价的。通过农村的廉价土地和剩余劳动力把工业化的成本节约下来,不仅在早期“离土不离乡”的乡镇工业上达到了低成本,而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则使中国城市工业产业继续保持了这一低成本优势。对企业紧缺的金融资源则采取国家银行垄断的形式来分配,为此,政府设计了一套动员社会金融资源的特殊机制,即通过国家隐性担保银行不破产的全民储蓄动员,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的金融资源;同时,利用国家控的金融机构信用扩张手段将金融资源大量输入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向银行信贷的转移,建立了以国家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银行提供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信贷:一是银行体系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中短期设备贷款是银行向企业发放的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贷款(称技术改造贷款)。
  二是银行体系实际参与基本建设投资贷款发放,成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供给主体。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