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纪到七世纪风景诗审美范式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五世纪到七世纪风景诗审美范式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941812
作者:刁文慧 著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编辑推荐
  《五世纪到七世纪风景诗审美范式研究》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  录
导论“风景”的源起
第一节“风景”概念的内涵与山水审美意识的兴起
一、“风景”一词在文学中的衍生过程
二、“风景”作为理论术语的阐释
第二节风景诗兴起的语言背景
第三节五世纪至七世纪风景诗题材辨析
第一章谢灵运:山水风景纪游范式
第一节山水风景纪游诗的内涵
一、具体化的制题方式
二、谨严灵活的章法
三、纪行、写景、玄理三元素的交错
四、句法:风景骈句的生成、特征及对谢灵运山水诗风景骈句的形态分析
第二节山水风景纪游范式与元嘉诗坛
一、元嘉诗坛山水审美题材:深杳重密的原始自然与精致细腻的清丽风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感物兴情,发而为辞,这是文学发生学的基本原理,自《诗经》、《楚辞》和汉赋以来的诗文无不如此,不过南朝之前的诗人们主要运用“赋”“比”“兴”的方式来体现物与情之间的这种感发关系,在这几种方式中,都是由物而情,“物”是感发情的引子,物与情之间皆有脉络界限可循;在“情”“物”的两端,要表现的主要部分是人的“情”,景物的描写,多作为对“情”的烘托、映衬物出现,在内容上尚处于附属的地位。但即使如此,人们也已经开始探索写景的技巧,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勰认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是自《诗经》以来就有的传统,并描述了《诗》、《骚》、汉赋的写景迁变,认为《诗》的状物特点是“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离骚》是“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汉赋的状物特点则是“诡势环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可以发现,在对南朝以前物色理论的阐释中,“物”与“情”、“物”与“心”、“物貌”与“情貌”构成了相对的概念,“物”与主观感情相反,专指客观自然。
  在接下来对南朝文学的论述中’,“风景”一词才出现,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从上一节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随晋宋山水游赏风尚的兴起和自然美的发现,“风景”这样表示整体形色之美的词才开始使用,因为“风景”一词比侧重于指客观自然的“物”更带有主观的审美色彩,更能体现自然山水的光色与空间美感。在刘勰看来,“近代以来”的“风景”区别于前代之“物”的特质,正是“文贵形似”。而风景物色的“形似”之美,具体可以分解成形态美和色彩美,“风”之流动,正使物之形态美借以凸现,“景”之流布,恰让物之斑斓色彩美得以展现,故以“形似”美作为“风景”的特质,本来就是“风景”一词的本有之义。

 五世纪到七世纪风景诗审美范式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