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剧场的演进--从大舞台到大剧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外观设计 > 中国现代剧场的演进--从大舞台到大剧院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2102709
作者:卢向东 著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编辑推荐
本书依时代发展为脉络,按年代序列及历史事件为线索,对中国现代剧场从功能组成、形式演进及运营方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作者以多年来从事剧场设计的经验和敏锐的眼光,抓住中国现代剧场建筑发展这一切入点,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和建筑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其中**手资料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为该书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提供了支持。它不仅是中国剧场发展史的重要补充,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的重要补充。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剧场不仅是中国剧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的重要部分。本书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技术等多方面入手,探索推动我国现代剧场发展的动力,描绘我国现代剧场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尝试对我国现代剧场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期,建立我国现代剧场发展的研究框架。
本书论述了从19世纪末西方剧场传入我国开始,直至目前的我国现代剧场发展过程。根据不同阶段我国现代剧场发展的特征,将其分别划分为“移植时期”、“自立时期”、“新中国初期”、“低谷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大剧院时代”等六个主要时段,此外,另辟专章,研究了“延安时期”的演出场所,以便能够找寻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与延安时期在政治上继承性而造成的影响我国现代剧场发展的因素。除了将剧场进行分期研究,本书还在最后两章论述了建筑声学、剧场设备技术对于我国现代剧场发展的影响,重视相关技术进步与剧场发展的互动关系。模仿西方剧场是我国现代剧场发展的主要方式,并且在学习西方剧场时,显示出了选择性。对于剧场现代化的追求是发展的一条主线,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剧场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偏差,也造成了目前剧场发展中的一些弊端。
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人员、剧场设计、戏剧行业人员。
作者简介
卢向东,1966年生人。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分别获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硕士学位和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创作。此书即是作者研究西方剧场在中国发展历史的成果。作者特别关注西方建筑在中国的传
目  录

绪言
第1章 移植时期的早期西式剧场之研究(19世纪末)
 1.1 背景
 1.2 中国最早的西式剧场——澳门岗顶剧院
 1.3 早期重要的西式剧场——上海兰心剧院
第2章 模仿时期的改良剧场之研究(20世纪初)
 2.1 改良剧场的动因
 2.2 改良剧场的发展
 2.3 小结
第3章 自立时期的剧场之研究(20世纪20~40年代)
 3.1 本土化剧场的最初实践
 3.2 中国建筑师的剧场设计走向成熟
 3.3 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剧场实践——移植剧场的并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移植时期的早期西式剧场之研究(19世纪末)
  1.1 背景
一般认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将许多城市开埠,不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在中国占领了不少城市,作为在中国进行各种活动的基地。比如:上海有所谓英国、法国、美国的租界,沙俄占用了哈尔滨,葡萄牙占用了澳门,德国和日本占用了青岛,等等。这些城市带有很强的殖民地特征,它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屈辱,另一方面也将西方的文化直接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在这些地区兴建的大量西式建筑中,也包括了本书研究对象——西式剧场。
剧场,作为西方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了完整的模式,在经历了演变之后,呈现出开放式舞台剧场和箱形舞台剧场(镜框式舞台剧场)两个主要分支,成为西方成熟的建筑类型。
 ……

 中国现代剧场的演进--从大舞台到大剧院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