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49040
作者:吕斌、肖渝、张纯、张洋、郑童、Timothy F.Green、Laurie A.Johnson、Robert B.Olshansky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编辑推荐

     张洋、吕斌、张纯等编著的《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从城市可持续理念出发,不仅介绍国际上曾经采用过的灾害管理手段,如灾害预警、灾后援助、城市减灾工程等,并且结合美国的城市防灾减灾发展史和法律法规,阐述了这些通常采用的防灾减灾方法的利弊以及在中国城市的适用性。另外,该书还将灾前的预防和灾后恢复两个环节结合起来,注重防灾减灾政策与灾后复建实施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日本神户地震、加利福尼亚州北岭地震、卡特里娜飓风等几个案例,该书作者将目前国际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加以总结,这为中国城市未来应对灾害的挑战提供了借鉴。

 
内容简介
中国的城市面临越来越高的自然灾害风险,对城市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城市防灾减灾应该成为今后城市政策的一个重点。《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着重介绍国际上在城市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简要阐述了可持续城市的概念以及中国的城市化历史,在说明中国城市发展成果的同时,介绍了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自然环境挑战,尤其是持续走高的自然灾害风险;并讨论了国际上常用的城市灾害管理手段(包括灾害预警、灾后援助、城市减灾工程)的弊端。《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按照两大主题展开。一个是“城市减灾规划:方法和政策途径”,主要讨论美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发展历史,重要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的规划手段和技术流程,以及具体的土地政策。另一个是“灾后重建和城市防灾减灾”,主要讨论如何有效组织规划大灾后的恢复重建,做到既能迅速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又在此过程中提高城市的防灾水平,减少未来对自然灾害的抗打击性。由于灾后复建时间紧迫,灾区百废待兴,灾后重建以及推广土地利用防灾减灾政策不仅是资金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对城市规划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通过几个案例研究,作者试图总结国际上应对这类挑战的经验。
《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希望通过总结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政策作为防灾减灾手段的作用,概述土地利用防灾减灾政策的分类以及政策实施与灾后复建的关系,将国际城市防灾减灾的经验结合实践,介绍给政策决定者、规划者、开发商和公众。
作者简介
吕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可持续再生途径。
肖渝
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景观建筑和城市规划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张纯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转型期社区演变、城市形态。
张洋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城市事务与规划系教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研究员,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防灾减灾。
目  录
丛书序

引言
第1章 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
1.1 可持续城市及中国的城市化
1.2 中国的城市发展集中在自然灾害多发区
1.3 城市灾害管理——传统途径的弊端
1.4 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
1.5 灾后复建与防灾减灾
1.6 本书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防灾减灾规划与安全城市的构建: 美国的制度和方法
2.1 灾害、灾害风险和灾害脆弱度
2.2 美国的灾害管理及其减灾法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
1.1 可持续城市及中国的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1987年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WCED,1987),之后迅速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并被广泛用来指导城市发展。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应该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要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对于城市而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和社会公正目标三者之间的平衡(Berkeetal.,2006)。城市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创造就业的目的,又要保护好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同时也要保证经济财富和环境资源在各个收入阶层之间的合理分配。
然而,由于自然资源有限(如土地资源),加之人们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发展目标赋予不等的重要性,三个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实现平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Campbell,1996)。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冲突体现在资源配置是应该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还是应该保证社会不同阶层的经济福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体现为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开发自然资源环境以实现经济目标并同时保证环境资源长期的自我修复能力。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体现在需要发展经济,提高社会底层的生活条件,但同时又需要限制发展,保护资源环境。正是因为这些存在于经济、环境、社会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国的城市当然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47%,城市人口达到6.2亿(UN?HABITAT,2010)。到21世纪中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将有超过1000万的新增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2008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数为3.76亿,占全国人口的28.3%,而其经济产出却超过全国
磁本章由张洋著。
GDP的62%(UN?HABITAT,2010)。简而言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城市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升级、创造就业和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还是推动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张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民生问题(北京国际发展研究院,2010)。长远看来,这些矛盾如果不解决,我国城市现有的发展成果及其发展远景都将受到负面的影响。

 可持续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概念与国际经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