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之美学释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空”之美学释义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142237
作者:王耘 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编辑推荐
国内为数不多的以“空”为佛教美学论题的学术专著。关于中国佛教美学空范畴的研究,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有所发现、有所独创的学术见解。在美学意义上,从印度佛教之空到中国佛教之空的转换、传播或者说“中国化”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内容简介
人们通常以为,“空”是一个佛教范畴,源自印度。中国艺术语言之“空”,是印度佛教范畴之“空”的辐射效应——印度佛教范畴之“空”是一种脱离生死的解构策略,波及至中国古代的审美世界。本书则提出,“空”作为外来文化符码介入中土前,在本土文化内部已经存在;而作为美学范畴之“空”,是本土文化之“空”整合印度佛教范畴之“空”的结果。本土文化之“空”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境遇;印度佛教范畴之“空”是一种般若智慧的运思;前者吸纳了后者,而非后者衍生前者,终究催生出一种生命美学之“空”。
作者简介
王耘,1973年6月生,江苏仪征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2001)、复旦大学(2004)。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2013),主要研究中国美学史、佛教美学、建筑美学、生态哲学等。另为美国佛罗里达州亚特兰大大学(FAU)访问学者(2012-2013)、韩国外国语大学(HUFS)客座教授(2014-2015)。已出版专著《唐代美学范畴研究》(2005)、《复杂性生态哲学》(2008)、《隋唐佛教各宗与美学》(2010)、《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与生态美学》(2012)等。在《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文艺争鸣》、《江海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美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造型艺术》等转载。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13)、一般项目(13BZX093)、中华外译项目(15WZX013)各一项,曾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2014)、二等奖(2007、2009)。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作为美学范畴之‘空’的历史沿革研究”(13BZX093)的最终成果。
目  录
序 / 1
导论 / 1
第一章 本土之空:空间概念 / 11
第一节 穴居的记忆 / 11
第二节 空:建筑的现实意义 / 28
第三节 空与时空之美 / 47

第二章 佛教之空:哲学术语 / 65
第一节 空的初义 / 65
第二节 拯救的知识谱系 / 84

第三章 本土之空收摄佛教之空的前提 / 106
第一节 气:宇宙论的体性诉求 / 106
第二节 面对死亡:生命论的破解 / 119
前  言
序 王振复
数年前,我曾试图组织撰写一套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曾邀王耘教授承担其中一本,以“空”这一佛教美学范畴为研究主题。这一计划后因故而未能推进。小小往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岂料前些时候,却收到王耘新撰书稿《“空”之美学释义》。在有些意外之余,不免令人感佩。饶有兴趣地阅读了一遍,深感此书写得真好。带着“同情的理解”来阅读,定会在几乎到处是翔实引文的有关佛教空之美学研究理念与实证相结合的阐析中,体会思性的佛教美学的深邃与美丽。
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空为佛教美学论题的学术专著。无论印度抑或中国佛教所谓空,其思想的容量与深致、思维逻辑的纷繁和细密,可谓异乎寻常。要是没有相当深厚的学术储备、上乘的学术思维能力、锲而不舍的研究劲头和孜孜以求的学术理想等,想要在这一学术课题的研究上有所创获,真是谈何容易。本书的研究难度,可想而知。

 “空”之美学释义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