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交流 > 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1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028957
作者:关世杰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年10月 
编辑推荐
  当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人们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日显重要,本书综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论述了文化与交流的关系,讲述了如何提高人际、组织、国际间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本书以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不仅适用于大学教材,而且可以作为广大外事、外宣工作人员,以及合资企业人员、出国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目  录
第一部分绪 论
引言
一、密切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出现
二、时代需要跨文化交流知识
第一章文化与交流
第一节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
一、传播学
二、传播学的新分支——跨文化交流学
三、80年代以来的发展
第二节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与交流
一、跨文化交流学的对象
二、文化
三、交流
第二章跨文化交流的模式与特点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为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开设的“跨文化交流学”这门新课所写的教材。然而,本书对常与那些来自国内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的人都会有所帮助,各部门中从事外事工作和外宣工作的人们也会发现本书的内容对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有所裨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着交通和通信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世界正走入信息社会,地球日益“缩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日益频繁,人类的跨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社会的需要使“跨文化交流学”应运而生。
  跨文化交流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本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学科。据统计,1977年美国有450多个教育机构教授该门课程。跨文化交流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综合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新闻学、哲学、历史学、民俗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有关理论,并与实用密切结合的学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可以说,中国与美国文化的差异最大。这种明显的差异可以通过一位贵州农村的农民与美国中部农场的农民的对比看出来。尽管两者有着一些从事农业生产和过着乡村生活的相同之处,但是他们在长相、语言、思想方法、行为举止、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农业技术上都有非常大的差异.
  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差异要比中美间的文化差异小。自从西汉末年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印度文化以佛教为媒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远远胜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语来源于印度,如:觉悟、实际、清规戒律。孙悟空的艺术原型来源于印度文学。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应对佛教进行认真研究,“弄不清印度文化和印度佛教,就弄不清我们自己的家底。而且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决不仅限于汉族,其他兄弟民族特别是藏族和蒙古族,都受到深刻的影响”(5)。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比中印间的要小。中日同在东亚文化圈内,人的体貌特征相似,同属黄种人。中日文化交流渊远流长,自秦汉以后到日本明治维新,日本从中国学习和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至深,双方在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社会面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许多相近之处。例如,现在日本的年号“平成”就是出自中国《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内平外成”和《书经·大禹谟》中的“地平天成”的语句。日语词汇的大部分由借入的汉语构成,汉字在日语的书面语的构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发音上汉字的训读和音读的两种发音中,音读就是古汉语的借音。现在我们听不懂日语,但许多词的意义是一样的,中日双方人员可以在手掌上描划双方都认识的字进行交谈。从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向日本学习,吸收了不少日本文化。现代汉语的许多外来语来自日语,现在常用的双音节词汇中,约有1/3是从日语借用的。比如,在“我们应当研究国际文化交流理论”一句话中,“国际”、“文化”、“交流”、“理论”都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相比之下,中国与新加坡的文化差异最小。在新加坡,华人约占其总人口的76%,他们与中国人有着相同的民族渊源和文化渊源,保持了许多中国的风俗习惯;汉语的普通话与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一起列为官方语言,政府规定华人在学校都要学习汉语普通话,提倡使用简化汉字。因此,在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与新加坡文化交流的障碍最小。
  在西方国家之间,其文化差异也是不同的,以美国与其他6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相比,显而易见,美国与日本的文化差异最大;美国与加拿大的文化差异最小。

 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