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衡(第六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国学论衡(第六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97709
作者: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 王晓兴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编辑推荐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会刊《国学论衡》系1998年创刊的不定期学术集刊,计划从第六辑开始编辑出版成一年一辑的年刊,刊登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
        本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之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
 
内容简介
《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本刊现为采取匿名评审制度的年刊,登载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   
作者简介
王晓兴,男,生于1950年4月,著名学者、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78年9月-1982年7月,攻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8年7月,攻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硕士学位。1982年7月-1985年9月、1988年9月-1996年7月,任职于兰州大学哲学系。1996年7月-2004年7月,任职于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2004年7月-2010年,任职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后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教授。长期潜心于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倡导从中西人论和原创文化的视角关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空间。
目  录
序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王晓兴】

论《国语》的成书和性质【邱 锋】
开放文本视角下的《国语》问题综论
  ——作者、年代与成书性质【张永路】

“仁”何以可能——孔子再认识【易志刚 王晓兴】
孔子忠恕思想考论【骆 扬】
“汉得天统”:两汉关于政权合法性的理性思考【靳 宝】

《史》《汉》之间的史学发展【杜永梅】
唐代学官的社会贡献【董坤玉】

近代法治先贤黄远生宪法学说初探【李道刚】
前  言
序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国学论衡》学术集刊要出第六辑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我是本辑的主编,大家希望我写序,这本是我的责任,但却感到有些为难。一是因为我确实不擅长做序题跋这一类的事,二是因为集子中已经收了我和易志刚的一篇文字,要说的话似乎已经说了,再来写序该说点什么好呢?但既然是责任,我就应该认真对待,努力说几句有意义的话,才不辜负大家的心意,也才对得起集子中的其他作者和集子的读者们。
顾名思义,我们的研究会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呢?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弘扬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无非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们世代相传而延续下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文化并不在人们的生活之外,而就在人们当下的生活之中,因此是不需要弘扬的。一种传统,如果需要弘扬,一是因为它已经消亡,已经从人们当下的生活中隐退;二是因为它本身是好的,是值得恢复的。可是,一种本身是好的传统为什么会消亡呢?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一种已经消亡了的传统会被人们认为是好的,是应该恢复的呢?

 国学论衡(第六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