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火者:严复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学者 > 盗火者:严复传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6080552
  • 丛书名:马勇作品集历史名人传记系列
作者:马勇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编辑推荐

本书评述了严复译书启蒙、教育救国的一生,对其参与南北和谈等一系列政治活动作出了新的解释与评价。同时重点讨论了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政治主张、教育思想、教案观及文化观,多维度地探寻其心路历程与思想底蕴,检讨其眼光心计的高远深邃与毁誉得失。并通过对《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的实证性研究,揭示出严译名著的特色与价值,以及严复在西学东渐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马勇作品集历史名人传记系列
中国圣雄:梁漱溟传
赶潮的人:蒋梦麟传
民国遗民:章太炎传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内容简介
  严复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勿庸置疑。其历史地位的真正确立,主要在于他在近代中国给国人带来了近代西方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本书是研究严复的重要著作之一,较为全面系统地考察和论述了严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论及严复启蒙思想的形成、政治变革的主张、实业救国和兴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中西文化的继承与批判以及其作为中国第一译手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尤其是对严复早、晚期思想的变化及演变过程和原因有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描述、探讨严复“学术思想”的同时,着意探讨是严复的“历史”,因而是建立在历史事实上的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马勇,1956年生,安徽濉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著《汉代春秋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梁漱溟评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1992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专家提名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副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该书获近代史所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郭沫若历史学奖等;《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获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成果奖及第七届国家图书奖等;所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获广东南方阅读盛典2011年“最受关注历史类图书”奖、《中华读书报》评为“2011年十大好书”、“2012书业发展论坛十大好书”、《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度优秀图书等。


目  录
导论严复学术思想的历史定位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根基与西方文化的洗礼
第二章 甲午战败的刺激与思想启蒙
第三章 在政治变革的激流中
第四章 近代中国第一译手
第五章 实业救国的思想与实践
第六章 新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第七章 目睹辛亥巨变
第八章 新旧教育之转轨
第九章 共和欤?帝制欤?
第十章 孔教儒经的现代意义
第十一章 局外人的观察与思考
尾声 留给历史的课题
附录一 严复年谱简编
媒体评论
吴汝纶说:“自吾国译西书,未有能及严子者也。”
康有为称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
梁启超称其“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
胡适称其“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毛泽东亦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题记
  所工作那一年(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栻先生主编的《严复集》。这部书对我后来的学术之路影响巨大。
  阅读《严复集》,渐渐产生一点想法,写了一篇不成样子的读后感《严复的早年与晚年》,并有幸在《文史知识》上发表。那时的《文史知识》影响巨大,除我们这样极个别的初学者,作者主要为各领域功成名就的大家。
  在那之前,严复的思想评估,基本上都遵循周振甫先生《严复思想评述》中的观点,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早年反叛——全盘西化;中年稳健——中西折衷;晚年保守——反本复古。
  我在阅读《严复集》时,也注意到严复思想的阶段性,但我此时的感觉与周先生几十年前的分析略有不同,特别是结合近代史进行分析,我觉得将严复思想分为三段并不合乎严复思想的内在逻辑,不合乎事实。为此,我写了一篇《严复晚年思想演变之重估》,1992年发表在《哲学研究》第四期。
  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严复晚年思想主旨,以为严复晚年思想中的保守因素在其早年、中年都有表现,其思想逻辑并不突兀。将严复思想逻辑、所处时代结合起来分析,不难发现晚年严复并不能以“顽固反动”等简单概念评定,其思想见解比如赞成君宪、不反对帝制、不主张废弃传统道德等,都值得重新分析。我那时的基本看法是,严复思想主旨一以贯之,就是有条件地吸收西方文化、有拣择地继承传统文化、有选择地损益旧法。
  这篇文章在今天看来,还有重新讨论的空间。但在当时,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一些机会,由此步入严复研究领域。我的印象,从那之后国内举行的严复学术研讨会,只要时间不冲突,我差不多都会参加,由此结识了国内外许多名家,获益良多。
  或许因为这篇文章,本所所长王庆成先生在1990年代中期与严复后人合作编辑《严复合集》,王先生要我协助工作,跑跑腿,干点力所能及的琐碎事务。因为《严复合集》的原因,我替王先生到辽宁省博物馆查阅严复未刊书信,并复制回来;又到革命博物馆查阅严复已刊未刊文稿,也复制了回来。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未刊稿、轶文,逐渐汇集到王先生这里。我跟随王先生做了一点技术性工作,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渐渐熟悉了严复文献,此后若干年不时发表一些有关严复研究的论文。
  进入21世纪,思想家持续淡出,学术家持续凸显。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学术界一些朋友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合作编辑一套近代学术大师传记,于是有我的《严复学术思想评传》出版。

 盗火者:严复传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