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上行——马叙伦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正道上行——马叙伦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1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13038068
  • 丛书名: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作者:余丽芬 著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编辑推荐

     马叙伦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业绩丰富多彩。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在大革命时期曾迷失过,在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民主党派的整风运动中,也有过错误的认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行动。本书跳出“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窠臼,依据丰富的原始资料,进行实事求是的论述,同时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马叙伦个人的性格,进行剖析。

 
内容简介

     马叙伦一生宦海浮沉不谐俗,在谴责独裁政治、为民主奔走呼号的过程中,他留下了大量犀利的政论文章,这是我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他发起成立民主促进会,为政协建言献策,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风雨同舟的亲密关系;他早年执鞭北大、革新浙江“一师”,著《庄子义证》、《说文解字研究法》、《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等,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积极从事文字改革、不辞劳瘁奠定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基础,说明他不仅是民主斗士,还是个“身无媚骨、学识精湛”的学问家,经验丰富、思想超群的教育家。研究马叙伦,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马叙伦提出的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重视师资培养、关注教师待遇及学生健康、减轻学生负担等思想,即使在今天,还是具有进步性和生命力的。

作者简介

     余丽芬,女,1963年9月出生于断江余姚。198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大西溪校区)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警察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浙江省情省史研究,已出版《胡雪岩与经营文化》,主编《浙江社会与文化》、《公安理论方针政策概论》,合著有《寻找浙商》等,发表《清末新政评议》、《近代女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晚清社会奢靡风气与俭奢议论》等学术论文40余篇。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硕儒其初
  寒素门第
  贤母属望深
  养正书塾一“翘楚”
第二章  际会辛亥风云
  开辟“新世界”与保存“国粹”
  交通学界加入南社
  在苏杭甬铁路风潮中
  从同盟会员到浙督府秘书
第三章  沐受“五四”风潮
  还我初服超然物外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重返北大
  五四运动:“平地一声雷”
  “士可杀不可辱”——三次索薪斗争
第四章  激浊扬清整改教育
  主持浙江“一师”
  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任内
  三任教育部次长一
  独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
第五章  参加大革命建设浙江民政
  亲俄拥孙的国民党员
  力任五卅惨案后援
  面对“三一八”惨案的知识分子良知
  拥护北伐建设民政
  一度入歧与迷途知返
第六章  “报国之术,不限同途”
  “边月仍圆岁月更”
  北平文化界救亡运动的领军人物
  两度入川策动刘湘
  诗以言志慷慨悲歌
  侃侃落落誓不附逆
第七章  争取和平与民主
  反内战独裁的义师先声
  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
  重庆政协会议前后的斗争
  上海“人团联”的常务理事
  “下关惨案”与喋血金陵
第八章  第二条战线上的花甲骁将
  为李公朴、闻一多举行“人民葬”
  “民主是永远封禁不了的”
  反对“伪国大”否认“伪宪法”
  谴责美国政府的侵华政策
  本末不移驱胁无畏
第九章  晨光熹微赴鹏程
  在香港的斗争
  响应中共“五一”号召
  与“中间路线”决裂
  为一届政协建言献策
第十章  老骥伏枥建设新中国
  筚路蓝缕开启人民教育事业
  继续主持中国民主促进会
  “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
第十一章  学识渊博的一代学者
  学术巨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精研老庄哲学
  经纶济世、鞭辟入里的政论和诗文
  “恣情水墨、超逸绳检”的书法
结语  “惜公归去早功劳永不朽”
马叙伦大事年表
马叙伦在《新世界学报》发表的作品一览表
马叙伦在《国粹学报》发表的作品一览表
马叙伦著作举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硕儒其初
  马叙伦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文化名人、民主战士,既是那个时代社会潮流澎湃激荡的必然结果,也与他所受的家庭熏陶和自幼受到的历史教育、浙江地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寒素门第马叙伦,名履官,表字彝初,光绪二十八年(1902)到上海担任《选报》编辑,因报馆经理诸暨人赵祖德也字彝初,称呼不便,遂改“夷初”以示区别。此后,马叙伦还用过“石屋”字号;因酷爱宋代姜白石咏梅词《暗香》、《疏影》,20岁已开始以“寒香”表字;年近半百始称“石翁”;抗战时期隐居上海法租界,化名马翰芗(“寒香”的谐音)和“邹华孙” 。
  清光绪十一年(1885)4月27日,马叙伦出生在杭州府仁和县下羊市街金刚寺巷口一所朝西的古宅里。此处原为太平天国时一所名叫“元吉”的当铺,是当地历经劫难后仅存的老宅。
  马家原居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胜武乡车家弄。高祖应凤是个农夫。曾祖秀明原来是个鞋匠,从绍兴到杭州闯荡几年后,自开店铺,并加入了杭州府仁和县籍。
  到了马叙伦祖父马文华,马家才出了个登上科举正途的人。马文华是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做了20多年京官。可是,好景不长,到了马叙伦的父亲马琛书(字献臣)时,家道又中衰了。马琛书虽然承继书香,好学善书,但只做得一个县学生员,由于一辈子抑郁不得志,望子成龙更加心切。
  光绪十五年(1889)的某一春日,马家请了头年浙江乡试第一名的举人(解元)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会澧先生为虚龄5岁的马叙伦“破蒙”(旧时小孩入学前的仪式,启发开导使之脱离蒙昧)。但见一张四方桌子摆在内客堂中间,靠外一边缚着红呢桌帷,桌上摆着烛台,炉香袅袅,穿着簇新礼服的王先生和马琛书领着马叙伦郑重其事地拜毕孔夫子。后来,马叙伦回忆当时的情形:破蒙开始了,撤了香炉烛台,摆上朱笔砚台。一本罗泽南的《小学韵语》,是浙江官书局刻的大板,官堆纸印得雪白,铺在桌子左边。一个绿色花绸子做的书包,是四方的绸子,把三面向里折起,再缝住了,便成了袋子,一面不折的角上,用黑色绸子挖了一个“如意”,镶在上面,又安上一条红布带子。书包里面放着一块木板,大小和书包差不多,板的一面,四边刻着古式花样,无非“双鱼吉庆”、“笔锭如意”一类,中间直刻四个大字,如“福缘善庆”一类……王先生当然衣冠端正,俨然人师地坐在上首,我就坐在左边。王先生指着《小学韵语》开首四句:“小学之道,诲尔童蒙(这句或者有些错误,记不真了)。蒙以养正,是日圣功。”叫我随他的声音念。教不到三遍,我就自己会念了。
  我的父亲自然笑开了脸,王先生也向父亲叫“恭喜”。

 正道上行——马叙伦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