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成长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出国/留学 > 去印度成长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175000
  • 印刷时间:2013年08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0766108
作者:马宇歌著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工学、法学双学士,英国牛津大学硕士、在读博士马宇歌,用文字记录了她在印度留学一年中的所见所闻,她在印度大地上深入地行走,深度地探寻,深刻地思考,观察了印度的政治经济、城市乡村,展现了别样的印度世风人情,也是她在印度一年的成长之歌。

 
作者简介

  马宇歌
  生于1987年5月23日。
  8岁成为中央电视台年龄最小的小记者。
  10岁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到14岁时已只身一人走遍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写下40万字游记。
  18岁考入清华大学,课余担任清华电视台主持人、记者、播音员组长。
  22岁获得清华大学工学、法学双学士学位;赴印度尼赫鲁大学研究生班留学,创立中国学生会;其间被松下集团聘为印度研究顾问。
  23岁获英国牛津大学录取,赴英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其间担任牛津大学清华校友会会长。
  24岁成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赴美访学;同年被中、美、德共同举办的“全球治理2022”项目选中,赴三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研究。
  25岁博士在读期间,于牛津大学联合创办“JUXTAPOSE当代中印比较研究国际论坛”;同年出版独立著作《去印度成长》。

目  录
第一章 第一次印度之行
为什么是印度
前往印度
尼赫鲁大学
孟买之行
路过尼泊尔
返回国境

第二章 我的印度留学日记
印度,我又来啦!
艰难的宿舍申请
得闲静下来看书的周日
新宿舍的水灾
办理延签的遭遇
媒体评论
  宇歌到了印度之后,通过电子邮件继续与我保持联系,讲她在印度的求学生活。她写自己刚到印度遇到的种种困惑,作为班上唯一一名留学生,如何克服学习上、语言上、生活上、与人交往上的重重困难。她写下那些苦中作乐的小故事,写下周围有意思的老师、朋友,写下她经历的罢课和校园政治集会,读来往往令人忍俊不禁。渐渐地,宇歌开始思考印度社会这热闹表象背后的逻辑,试图去探讨认识一个全新国家崛起过程面临的诸多挑战。可以感到,这个时期,印度的新奇与复杂正让她经历一场身心蜕变。我曾经希望能够在清华公共管理学院的网站上把她的来信登出来,对我们的学生也是一个启发。现在,她的这段宝贵的留学经历终于结集出版,可喜可贺。
宇歌的思路流畅,文笔清新,不但生动地记述了她留学印度的动机,求学生活的经历,还更多地写下了她对印度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本书的第  三、第四和第五章是三篇自成一体的社会考察,每一篇以作者的实地考察和亲身经历为主线,侧重于一个方面探讨了印度社会转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三章《阿萨姆邦的露娜》通过一个印度女孩儿的爱情故事,探讨了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经历的身心巨变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因素。当我读到还是新鲜出炉的这篇文章时,感到既震撼又欣慰。震撼的是宇歌能够跟随她的同学深入到印度东北部外国人罕至的阿萨姆邦,在城市和乡村进行广泛而细致的考察,并用优美的语言写下了那里的景色、人物与社会,展现了与中国既相似又有所不同的印度城市化图景。欣慰的是,从她如人类学笔记一般细微从容的文字中,读者能够感到,宇歌在深入印度社会内部之后,开始突破对一个国家的表层描述,逐步建立起更深层次叩问本质的思考与探索。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第一次印度之行
  
  “……人们为了生命的最高目的,在自然的安宁之中聚集在一起。在那儿,生命不仅是静思的,而且是在活动中觉醒的;在那儿,孩子们的心灵不会被强迫去信仰。在那儿,他们要去将人的世界实现为他们渴望成为其居民的天国;在那儿,日出、日落和静寂的、灿烂的群星,每天都受到孩子们的重视;在那儿,人们在花儿与果实的盛会中享受着欢乐;在那儿,年轻人与老年人,教师与学生围坐同一张桌子,共进他们的世俗之餐和永恒的生命之餐……”
  我无比向往,能够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尽情地读书、畅谈、钻研学问、深入社会。去印度成长第一章第一次印度之行
  
  为什么是印度
  很多人曾经问我:为什么留学印度?要知道,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三分之一出国留学,但去的都是欧美发达国家,或者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这样的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清华大学文理双学位的毕业生,竟然跑到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度去留学。有时被人问得多了,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我就开玩笑说:“一天早上起来,我站在地图前,不知怎么,眼睛一下就盯上了印度,忽萌生一念——去印度留学吧!所以我就去咯。”
  其实,去印度留学并非出于一时脑热,而是源于一个长久的思考。从小时候起,爸爸就给我讲过司马迁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世界既要读书,也要实地考察,真正亲眼看看。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我从10岁开始,便立下了在14岁花季到来之前只身一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独自走遍中国的誓言。于是,我开始利用寒暑假和各个假期游历中国,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的大人孩子们交朋友,了解人们不同的生活和对世界的看法。
  14岁,我独自走遍了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访问了200多个城市和乡村,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游记,发表在各类媒体上。那是2001年,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开启了全面参与全球化和经济更加迅猛发展的10年。就在这一年,在中国西南边的最大邻国——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过十亿的国家,却深陷于其西北与东北分离组织不断制造的内部事端、与邻国巴基斯坦近于崩溃的外交以及罕见的古吉拉特7.9级大地震给整个国家带来的灾难之中。也是在那一年,“金砖四国”的概念由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标志着全球经济增长点由传统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印度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同为金砖四国之一。可那时候,印度于我和其他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遥远国度。

 去印度成长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