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律宗通史(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中国律宗通史(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6439579
  • 丛书名: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
作者:王建光 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编辑推荐
本书力求以不大的篇幅,按照历史的顺序,把两千年来中国佛教律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较为清晰地表现出来。书中把律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律宗的形成分为律学种子的传入、律学的萌芽和展开、律宗的形成和繁荣这样三个阶段,根据律宗在后世的发展轨迹,归纳了律宗在唐代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内容简介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戒律翻译的深入和广泛,中国律学开始了其发展的过程一本书首先介绍了律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律宗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律学种子的传入、律学的萌芽和展开、律宗的形成和繁荣。中国律学的繁荣是以唐代律宗的形成为标志的。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中的重要一支,本书详述了律宗在唐代直至民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各个时期律学经典、律学高僧、律学流派的记载和叙述,对律学和律宗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说明律宗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主要特色和理论成果,也是中国佛教在理论上比印度佛教更为丰富的主要表现。
目  录
作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佛教戒律概说
第一节 “结戒”与“戒相”
一、“结戒”的缘起
二、“戒相”的内容
第二节 律藏的形成与内容
一、律藏的形成
二、律藏的内容
三、密教的戒律
第三节 律师与律论
一、什么是“律师”
二、律学与律论
第四节 佛教戒律的基本精神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佛教戒律概说
“佛教戒律”有三个内涵:其一,是在各次结集中形成的以及在中国各个时期的大藏中存在的“文本”,它是以具体的东西出现的;其二,是作为佛教三学之一的“戒学”而传世的,它是属于思想性的;其三,是作为僧众的行为规范而存乎受戒者心中的,是属于受之而外、发之于内的本体性的道德力量。“佛教戒律”不仅是传授研读的对象,也是僧众检视身、口、意的标准。
戒由佛制,制戒为行,行必知戒,知戒为持的逻辑关系,奠定了戒律在佛教中的地位,即:戒为无上菩提本。
  第一节“结戒”与“戒相”
  一、“结戒”的缘起
  依佛教经典所说,佛陀自出家学道、说法至入灭共四十九年。在佛陀成道后最初教化弟子的十二年中,并没有为弟子的行为专门结戒。因为当时诸弟子本是随师而修而行,以师为楷为模,自有具体的行为标准和律仪规范。此时僧众行为清净,无有犯戒者。佛陀所传教诫之法,也即是“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四分律比丘戒本》)常诵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七佛通戒偈。在本质上,它是佛教的基本精神和规范,因此又被称为“略教”或“略戒”,一切的细行标准和义理内涵均在教法之中,所贯彻的基本标准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门弟子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自净其意、光洁细行,以达佛道。在唐代义净译的《略教诫经》(《大正藏》第十七册)一卷中,也记述了佛陀简略地教诫出家比丘,应少欲知足,断除无明,不复起三种不善思维,当勤修习,如此则以得解脱。
 ……

 中国律宗通史(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