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字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中华汉字随笔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449439
作者:姜宗福 著出版社:群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编辑推荐

  畅销书《官路(我的官样年华)》作者姜宗福**力作——《中华汉字随笔》!
  中国**部“散文式”现代汉语字典,以史为佐料,用汉字熬汤,读《中华汉字随笔》,聆听汉字从远古传来的声音。

 
内容简介

  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
  中国首部系统分析考究字形和字源的辞书:《说文解字》
  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
  中国首部“散文式”现代汉语字典:《中华汉字随笔》
  姜宗福所著的《中华汉字随笔》充分吸取了中国三部汉字巨典的精华,摒弃了其枯燥、费解的缺点,以史为佐料,用汉字熬汤,颠覆性地采用随笔形式,用*个性的文笔追“字”溯源,参字悟禅,创立“字禅”。

目  录
A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翻开历史,那些最刻骨铭心的,必然是曾经被颠覆过的。而颠覆的代价是,令国破家亡,令生灵涂炭。我从来就不赞成对活着的历史随意颠覆,那样只会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愚蠢地落人某些政治家们为追逐政治私利刻意为我们设下的一个个战争或动乱的陷阱。可以这样说,每一次被颠覆的历史,都是一部老百姓的颠沛流离史。而我所要颠覆的,却是那些教科书上业已死去的历史,他们沾满了意识形态的灰尘,蒙蔽了活人的双眼。我所要做的,就是扒开统治者用武力浇筑的厚厚封土,让真相在阳光下晾晒。
  然而,颠覆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要颠覆那些早已深人人们骨髓的固有历史人物形象。
  比如阿斗。
  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扶不起的阿斗”就是一个懦弱无能、即便有人帮衬也做不了大事的人。在我的家乡,这类人统统属于烂泥一堆,即通常所说的“扶不上墙的人”,说穿了就是“弱智”的代名词。曾经有人试图颠覆(仨国》中这段被罗贯中演义得化骨的历史,认为降魏的阿斗是一位宁可背负千古骂名也不愿意生灵涂炭的爱民皇帝。这样颠覆,并不足取,虽然达到了哗众取宠的目的,也拿到了学术成果的奖状,但历史却被搅得越来越糊涂了。
  那么,历史上原生态的阿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去了一趟邙山。一路上,我细细地猜度着这阿斗的“阿”字,看能不能够从中破译为历史的疑云层层封盖的密码。
  《说文解字》上解释说,“阿,大陵也,一日曲阜也,从阜,可声”,本义为山弯曲的地方。还有一种权威的解释为,金文和篆文皆从阜,左B,形似竖穴侧墙上供人上下时脚蹬的坑窝。可声,可(歌曲)也兼表弯曲,意为像脚窝一样山弯曲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更是有些莫名其妙,认为其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方言的前缀用在排行、小名、姓氏或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仅此而已。对于这种种解释,我是绝不苟同的。望文生义地把“可”字拆开,是人丁的“丁”和“口”,人丁张开嘴,贴着耳根发出轻轻的气流,便发出了“阿”的语气。阿爹、阿妈、阿哥、阿妹……进一步细想,“阿”的确应该与山有关,但它的本义绝不是山弯曲的地方,而应该是人在登山的时候累了发出的喘气声或是解乏的歌声(甲骨文中“可”字表示劳动时发出的歌声)因碰撞山体折返的回声,山越高,回声越大。那些脚蹬的坑窝,分明是人们登山时留下的痕迹……

 中华汉字随笔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