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六军少尉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我是新六军少尉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7038505
作者:黄耀武 口述,朱洪海 执笔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编辑推荐
一部小人物的口述史告诉你全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如何同仇敌忾强大的国民党军又为何在解放战争中兵败如山倒
 
内容简介
将近七十多年前,十万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报名从军走上抗日战场,史称“十万青年十万军”,硝烟散去,诡异的命运又将他们拉进了内战的轨道……您即将翻开的,是其中一位老兵口述的正在远去的历史,这样的史料,即将绝版。他讲述的是他自己,其实更是在讲述那一代人。
本书是一部口述历史,主要记述了作者在1944年至1948年期间,于国民党军新六军、二○七师服役,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真实经历。作者十六岁自愿报名参加抗日,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被分配到印缅远征军,执行抗击日寇,打通国际支援中国战场的大动脉——滇缅公路的任务。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也表现了全体国人万众一心抗战的感人场面。日本投降后,一九四六年作者随新六军调到东北战场,但是作者厌恶内战,先后三次脱离部队,其间还发动学潮抗议当局从学校征兵,在警察宪兵的追捕下四处逃亡。由于受生活所困,最终不得不回到部队。作者以种种亲身经历揭露了诸如军队内部的贪污腐化和派系斗争以及基层官兵的厌战情绪,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角度展示了国民党必败的结局。在逃亡中,作者获得了一位女学生的爱情。战火中的爱情也将成为本书的一大闪光点。书中加入了六十余幅由越众历史影像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提供的珍贵历史图片。让历史在读者眼中,更加立体,更加丰满。这也将是本书的另一个亮点。
作者简介
黄耀武,祖籍广东番禺,一九二八年生。一九四三年,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国家号召参军,赴印度兰姆伽受训。一九四四年,分配至驻印军新六军二十二师特务连,任轻机枪射手,下士学生。先后参加了第二次远征,雪峰山会战和收复南京。后随部队开赴东北,曾任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五团二连少尉指导员。因不愿参加内战,沈阳解放前夕脱离部队,后进入鞍钢耐火厂做工人,一九八八年在沈阳低压开关厂退休。
朱洪海,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做过图书馆管理员,电视栏目策划、编导,图书编辑。先后策划出版了唐德刚版《张学良口述历史》《1944—1948我的战争》等口述历史类图书,走访过大量远征军抗战老兵。本书系后者的修订版。
前  言
媒体评论
从秦皇汉武、陈胜吴广到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中国史的脉络就是王侯将相的记载史,大人物们在历史车轮中的作用确实是关键的,但是还有句话叫作“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我看来,大人物们的作为是历史事件的结果,作为后人我们有多少次看着那些结果却不明所以然?答案时常就在小人物们的世界里,他们有时就是历史事件的缘由。——本书执笔  朱洪海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第二次远征,保卫中国生命线第一节 不打败日本鬼子,那就没有出路当时中国的形势很困难,沿海基本都丢了,广东除了部分山区和非常闭塞的地方全都失陷了。日军不时地出击粤汉路,韶关以南都丢了,以北只通到湖南的衡阳、株洲、长沙。政府对抗日宣传得很厉害,非常有深度, 范围很大,三青团也宣传得很活跃,号召青年人走出工厂、田庄、课堂,拿起刀枪上前线,中心就是中国人怎么办?不想当亡国奴就跟日本打,号召青年学生参军,保卫家乡。
我当时想的是,日本飞机来轰炸,天天跑空袭,咱们一点招儿都没有,只能一来警报就跑,我不愿意再过这种每天受到空袭威胁的日子,加上家里的遭遇,就想,我们不去谁去?国恨家仇谁报? 走吧,参军去,从军到前线,跟日本人干,只有这一条路,要是不打败日本鬼子,那就没有出路。姑姑死了,哥哥回乡下了,大姐在河西的明德学校教书,离我挺远。我那么小,没和任何人商量,就自己决定上前线了。各种招兵的宣传里,有一个是以三青团韶关分团名义招募远征军的,我就跑到他们的军营去看。军营在韶关复兴山上,门口没有站岗的,进去随便走,士兵穿的都是灰棉军衣,有的晒太阳,有的在闲谈,也有的几个人一起在唱歌,看上去很悠闲,这里自由、欢乐的气氛一下子把我吸引了。我看到有几个人在一起闲聊,就去问他们这是什么性质的部队,入伍需要什么手续。有一个姓潘的就给我介绍,说这里是远征区队,去印度、缅甸打仗的,师管区是挂名招我们,但我们不归他管。我问他是哪儿的,他说我是国民大学毕业的。这个人二十多岁,篮球打得很好,在我们从韶关出发前患肺结核病故了,这个病当时没有救。另一个人叫吴启光,是华侨,高中毕业刚考上广州大学,我跟他也谈了一下,他说现在不当兵还等待何时?以后你都不够资格了,战争打完了,当兵还有啥意义,现在当兵那目标就很明确,你不是要打鬼子吗? 还有一个叫黎兆基的,也跟他聊了聊,后来到东北,他帮助我很多。部队的副队长是一个上尉,我也跟他唠,他说你多大?我说我不大,他说你不到十八岁不能当兵,我说哎呀那我刚好十八岁。回来我就跟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工友说,这是去参加出国远征的,问他们去不。大都不愿意去,说当兵多苦,去了能行吗。有的说中国打不赢,困难啊。其中有两个,说应该去,不死不也受罪嘛,我们这么小,死了拉倒,死了还为国家流滴血,如果打胜了没死,以后日子有可能比现在过得好。一九四三年末,我和孙雪明、钟敬维两个工友,一起去报名参军。到军营一看,报名的大部分是年轻学生,都十八九岁。我一报名,招兵的说你不够岁数,不要,他说我要十八岁的。我那年还不足十六岁,说话还是童声呢,我说我是十八岁,是虚岁,就差不一点儿。其实他们对年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也是稀里糊涂,兵员那么缺少,来的人越多越好嘛,就把我收下了。我到现在也记不清自己到底是一九二八年生还是二九年生的,就是因为参军时报的是假年龄,到后来自己也记不清真正的年份了。省政府对我们参军还挺当回事,《广东日报》《韶关日报》都报道了。去跟大姐告别时,大姐说看到报纸了,题目叫《三工友请缨杀敌》,头一个名字就是我。告别会的场面挺感人,我作为三个人的代表讲话,尽管当时还是个孩子,也没什么文化,但讲的都是心里话。我说,别了,谢谢你们这一年来对我的教育、帮助,让我懂得不少事情。我想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什么时候呢,当我们胜利的旗帜插遍了珠江,我会凯旋归来,胜利归来。那时很小,不大懂,就是很自然地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书摘插画
插图

 我是新六军少尉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