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个性行为心理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 图解个性行为心理学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8011476
作者:艾晓编著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编辑推荐
&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为何一心想考好成绩的考生却发挥失常?
为什么播音员在解说赛事的时候声音总是尖锐而急促?
为什么我们紧张恐惧时心跳会加速?
&你能管住自己的行为吗?
为了芝士蛋挞,多买了个电烤箱
唉,永远无法控制的*
有的人看见人多就来劲,有的人却会因此造成困扰
&你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吗?
人格是天生的吗?
为什么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忧郁为什么可能成疾?
 
内容简介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与心理学息息相关的现象:为什么我们总是难逃“买一赠一”的诱惑?为什么有些人特别迷恋星座和血型说?为什么有的人看见人多就来劲?为什么有的学生平时成绩明明很好,但是一到考试就“砸锅”?为什么工作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慢?心理学可以帮你找到答案。了解心理学,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社交以及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帮助。本书以图解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了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解释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现象,希望人们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中快乐阅读,快乐收获。
作者简介
艾晓,水瓶座女生,热爱写作、阅读、美食、旅行。出生于西安,奋斗在快节奏的北京。和所有有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在纷繁的大都市中,寻找自己的心灵栖息之地。
目  录
第一章 人在江湖怎能不懂心理学
 跟风随大流——从众心理
  大家为什么都买一样的鱼丸
  从众心理的利与弊
 看见人多就来劲——社会助长
  为什么观众越多演员越起劲
   哪些人更容易感受到社会助长
 人多也会造成困扰——社会干扰
  为什么考试时都怕老师站在旁边
  哪些人更容易感受到社会干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旁观者效应
  谁去搭救落水者
  旁观者效应何时会出现
 三个和尚没水吃——社会懈怠效应
前  言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在医院求诊的病人中有70%~80%的病人所患疾病与
其心理因素有关。
“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经被改变。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包括身
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能够良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的人。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到人的具体行为,因而健康的心理是我们获得成功人生的前提。
约80%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理、人格缺陷或习惯性不良
行为。有着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焦虑、嫉妒等异常心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异常心理影响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导致决策失误,直接影响学习、工作、事业、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甚至关系到人生的成败。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熟悉并认识心理学。
说起“心理学”,很多人都觉得它神秘莫测。人们会想起许多诡异的东西来试图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看见人多就来劲——社会助长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于1897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被试者在三种情况
  下,骑自行车完成25英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自行车,第二种是单独骑自行车但是有人跑步陪同,第三种是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结果表明,单独进行的情境下,被试者的平均时速是24英里;有人跑步陪同时,被试者的平均时速为31英里;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时,平均时速为32.5英里。后来,特里普利特在实验条件下,要求儿童绕钓鱼线,绕得越快越好。结果发现,大家一起绕的速度比单独绕的速度更快。后来,更多的心理学家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于是,心理学家就把这种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叫作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之所以会出现社会助长现象,是因为人是有惰性的。当单独一个人时,就无所谓输赢、好坏,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和你比较,你就觉得怎样都可以。当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人,甚至更多人,你的感觉就大不相同,会感到有人在看着你,便情不自禁地想要在他人面前表现,于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鼓足干劲,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社会助长包括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两种。结伴效应指的是,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观众效应是指,当个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的影响。并不是任何人都容易受到社会助长心理影响的。通常来说,那些从事简单熟悉、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工作任务的人,以及具备高成就动机的人群较为容易受到社会助长心理的影响。
  人多也会造成困扰——社会干扰。有时,身边若有别人在场,会使我们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现象叫作“社会
  干扰”。心理学家皮森在1933年的实验中对社会干扰进行了证明。他发现,有一个旁观者在场,会降低被试者有关记忆工作的效率。心理学家达施尔也提出,有观众在场时,被试者即使是做简单的乘法,通常也会出现差错。有旁人在场时,为什么有时会产生社会助长现象,有时又会产生社会干扰现象呢?这主要与下列几个因素的影响有关:一是与活动的性质有关。活动的性质,如果是简单易做的,不需要紧张思维的,那么就易产生会助长现象。反之,如果是复杂的,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要深入思考的工作,就容易产生社会干扰现象。这由上述实验可证实。二是与活动的情境有关。活动中如有重要人物、熟悉人物在场,就可能产生社会助长或干扰现象。其一,是为了保护自尊心,希望有良好的表现给他们看;其二,激发了活动的动机,如果过高,则会产生社会干扰现象,如果适中,就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三是与活动结果的评价有关。一项活动如果事后要进行评价并与奖惩紧密结合,就十分容易产生社会助长或干扰现象。竞赛过强,往往易于产生干扰现象,竞赛适中,则容易产生助长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助长现象的实质是别人在场会使个人感到轻松,有利于个人的活动;而社会干扰现象的实质是由于别人在场会使个人感到拘束,从而使活动受到抑制和干扰。可见,一个人对活动结果评价的意识直接会影响到社会助长或干扰的产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旁观者效应
书摘插画
插图

 图解个性行为心理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