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美术与新中国油画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绘画 > 苏联美术与新中国油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3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4141295
作者:朱沙 著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内容简介

  前苏联油画家雅博隆斯卡娅的《粮食》,描绘了前苏联集体农序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主题进步而健康,色调热烈而饱满,深刻地感染了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向苏联学习的艺术青年,尤其是油画家。

目  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标与逻辑结构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美术向苏联美术转向
第一节 建国前的中国美术
一、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
二、革命浪潮下的美术
第二节 新中国美术的时代使命
一、“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
二、新中国美术力量的整合
三、建国初中国油画状况
第三节 历史情景下的选择
前  言
  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屡屡与外来文化发生碰撞、互动和交融。然而,细细想来,在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中国影响最长远的,恐怕莫过于佛教;对中国影响最深广的,则莫过于马列主义——再具体一点,则可以说是列宁、斯大林所表征的苏维埃主义。
  中苏两党的蜜月期虽然只有短短十年,但是这段不自然、不平等的婚姻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仅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衰减,甚至仍然在某些方面发挥着作用。
  要清理这场世纪“情缘”遗留下来的“感情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总结和研究“蜜月期”的中苏两国艺术交流的经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一项工作。
  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照例奉行拥蒋反共政策,中国与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盟主苏联缔约结盟,当属历史之必然。
  但是,是否因为有了这种缔约关系,中国人就应该像老大哥所期待的那样,带着满心的崇拜,一切唯老大哥的马首是瞻呢?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三、建国初中国油画状况
  1949年全国文代会期间,在北平艺专举办了一个艺术作品展览会。美术的展品包括美术资料、画报、窗花、剪纸、洋片、漫画、木刻、年画、连环画、油画、国画、雕塑等共604件。以解放区的美术作品居多,油画则主要是国统区美术家的作品。这个临时凑起来的、样式驳杂的展览就是新中国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尽管解放区的美术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称赞,但就艺术水平而言,显然还很有限。
  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后,在“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的号召下,积极配合新中国的政治宣传,组织美术家进行各种创作活动,举办展览。美术院校也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创作活动。当时美术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表现新中国建设的新面貌,这主要体现在年画等画种的创作上。另一种是表现中国革命历史,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缅怀为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中,由于油画在创作大幅作品和再现真实场景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当时受到重视。“实际j二,油画在50年代所受到的重视超过了中国画,这是因为中国油画家中的大部分,历来主张现实主义或靠近现实主义(虽然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并不一致)。而当时的美术领导者认为油画这种绘画工具所形成的写实技巧(包括素描基本功),优于其它画种,对描绘现实生活有较强的表现力。许多人认为油画的这个特性,是大众所能理解而乐于接受的,因此,是有利于普及的。”中国油画也确实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绘画中展现出较强的表现力,创作出了一批在当时看来相当优秀的作品。1951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组织了第一批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油画创作。包括:徐悲鸿的《人民慰问解放军》、董希文的《强渡大渡河》、罗工柳的《地道战》、《整风报告》、艾中信的《1920年毛主席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冯法祀的《越过夹金山》、王式廓的《送参军》、胡一川的《开镣》(彩图15)、周令钊的《鸦片战争》、夏同光的《南昌起义》等等。
  ……


 苏联美术与新中国油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