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双人舞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厨房里的双人舞

  • 版 次:1
  • 页 数:210
  • 字 数:152000
  • 印刷时间:2014年05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49407
作者:焦桐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内容简介
  本书由台湾美食家焦桐编选而成,从美妙的食物,到难忘的滋味,以及人们隐藏在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情感,皆是本书涉及的主题。全书46篇文章选自台湾本土的各类媒体,分为“味蕾上的记忆”、“食物特写”、“逛市场,尝美味”“饮食有态度”四部分,作者包括焦桐、新井一二三、季季、庄祖宜、李昂、刘克襄、蔡珠儿等,请读者与他们一起,分享饮食的快乐,见证台湾饮食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
  焦桐
  於1980-1993年間,曾出版《蕨草》、《咆哮都市》和《失眠曲》三本詩集,此書重新刪選三本書詩之佳作,加以編排成書。「二魚文化」事業、《飲食》雜誌創辦人。1956年生於高雄市,曾習戲劇,編、導過舞臺劇於臺北公演,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蕨草》、《咆哮都市》、《失眠曲》、《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及散文《我邂逅了一條毛毛蟲》、《最後的圓舞場》、《在世界的邊緣》、《我的房事》、《暴食江湖》,童話《烏鴉鳳蝶阿青的旅程》,論述《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等等二十餘種,詩作被翻譯成英、日、法文多種在海外出版。
  另編有年度詩選、小說選、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三十餘種。焦桐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現任「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編委會顧問,並任臺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長、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目  录
编者序 焦桐
味蕾上的记忆
 食事 卓玫君
 土厮与洋食 阿盛
 醉鸡 许林桃/口述 许惠碧/执笔
 花糕和象征 冯杰
 异味谍影1958 赖瑞卿
 手艺 杨索
 筷子 宇文正
 补冬与消暑 郑丽卿
 糖年糕 钱佳楠
 一瓶酒 李振豪
 粽子 薛好薰
 天上的美点 袁绍珊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味觉与记忆有着惊人的联系,从大文豪普鲁斯特对玛德琳蛋糕的魂牵梦萦就不难理解。但味觉所牵引的,不只是短暂的人生所遭遇的吉光片羽,它更像一朵难以定型的云,载着人们对于世界初始的集体记忆,随着时间日渐老去,这朵云最终降落为雨,遁人梦土之中。
  因此我总觉得,做食物的人应该传承的“道”,首先是神鬼之事,其次才是美味。
  据说仙逝的国宝级总铺师林添盛,讲究办桌的“典故”更胜“菜色”,他说早年人行规矩多,拜师学艺之前,不是先拿菜刀,而是先学会画符,因为不论婚丧喜庆,厨师都须按照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设计菜色。他说:“很多细节都有典故,但现代人已经不太讲究了。”细节,是的,我暗自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行家本色。
  不过,相对于男性大厨所传承的阳刚典故,女人之间,尤其是母女相传的饮食之道,保留的或许是年代更为久远、属于上古母系社会秘传的“食事”,那是有关世界原初状态的传说,以令人由衷感谢的方式,转化为一道道感动人心的平民美食,也因此得以跨越时空的阻拦流传至今。我衷心觉得,这近乎神显。
  例如,一片薄薄的煎饼,参与了世界的开始。
  这或许是许多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神话。我的外婆在厨房里告诉母亲,母亲也在厨房中告诉我这个传说。每年端午节接近的时候,外婆就开始忙着做煎饼,她一边搅着面泥一边说:“这是为了补天。”在昏暗的灯光中,几十年的老厨房于是慢慢地、慢慢地在空间与时间中褪去,一座原始的、黝黑的洞穴隐然浮现。
  我在斑驳的光影中,听到了这样的故事:从前,几个野蛮的男性神明互相争战,打得天上破了一个洞,就好像有人从天上把一整盆水往下猛倒,整个世界即将灭顶,女娲不合天地就此灭绝,于是想尽办法将缺口补起来。作为一位难免要处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女性神明,她理所当然地将手上正在做的煎饼,以女性的本能与智慧,往天上的破洞一贴,于是雨也停了,水也退了。
  从此以后,每年补天节(或称天穿节)这一天,人间的家家户户都会制做煎饼,让自己在被美食温暖了的感官中,重新体验世界重生的喜悦,并纪念女神的恩典。直到今天,如果你在每年五日节来到泉州人聚居的鹿港(听说客家人另有农历元月的补天节),除了热闹的划龙舟比赛外,你还会发现,整个小镇都飘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饼香味。鹿港人以如此令人愉悦的方式,同时纪念着女神与诗人。
  所以女娲其实不是炼石补天,那是被男性修改后的版本。

 厨房里的双人舞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