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5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005166
作者:郑治伟 著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编辑推荐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作者郑治伟)从产业集聚和区域城乡统筹角度出发,通过收集整理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重庆产业的集聚程度与城乡统筹水平予以考察,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重庆产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和各(区)县在重庆市城乡统筹中所承担的产业分工地位。《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反映了作者在产业集聚与城乡统筹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可供从事产业集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并参考。

 
内容简介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重庆市目前及将来一段时期内重要研究课题。对于重庆而言,城乡统筹的关键是要实现产业上的协调发展,而基于产业集聚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对于促进区域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作者郑治伟)从产业集聚和区域城乡统筹角度出发,通过收集整理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重庆产业的集聚程度与城乡统筹水平进行考察,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重庆产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和各区县在重庆市城乡统筹中所承担的产业分工地位。“都市发达经济圈”不再是以生产性功能为主,而是以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的功能为周围区域的发展极;“一小时经济圈”以生产性功能为主,充当“都市发达经济圈”向“两翼”扩散经济技术能量的中介;“两翼”的次级中心城市充当“一小时经济圈”向“两翼”扩散经济技术能量的中介和农村向城市集聚各种要素的节点;“两翼”中的中小城镇以生产性功能为主,充当次级中心城市向农村扩散经济技术能量的中介和农村向城镇集聚各种要素的节点;农村以规模化、联片种植的农业生产支撑大中小城市对资源和要素的需求,获取农业经营的规模效益和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效益。最终形成现代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相互融合的空间形态格局。
作者简介

     郑治伟,重庆人,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在读博士生,现任教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从事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主持院级科研项目5项,公开发表文章近20篇,合作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书技术路线 1.4 本书创新点 1.5 小结第2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 2.1.2 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城乡统筹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产业集聚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小结第3章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 3.1 重庆市经济发展概况 3.1.1 重庆市概况 3.1.2 县域经济概况 3.2 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3.2.1 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3.2.2 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3.3 重庆市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分析 3.3.1 比较劳动生产率 3.3.2 二元对比系数 3.3.3 二元反差系数 3.3.4 城乡收入差异系数 3.3.5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 3.4 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意义 3.4.1 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3.4.2 城乡统筹发展是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3.4.3 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3.4.4 城乡统筹发展是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的需要第4章 产业集聚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效应分析 4.1 集聚经济圈的集聚效应原理 4.2 城乡统筹发展的集聚效应 4.2.1 中心区域的发展通过城镇化带动外围区域的发展 4.2.2 集聚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并有助于创新能力的传播 4.3 产业集聚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双重效应 4.3.1 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4.3.2 城镇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4.4 产业聚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 4.4.1 我国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实践 4.4.2 产业集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启示 4.5 小结第5章 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实证分析 5.1 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实证分析 5.1.1 城乡统筹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5.1.2 城乡统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3 因子分析模型构建 5.1.4 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实证分析(2000~2008年) 5.1.5 重庆市与东中西省市统筹水平比较分析 5.2 重庆市城乡统筹存在的问题 5.2.1 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一圈”、“两翼”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5.2.2 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 5.2.3 城市体系结构不全,缺乏次级中心城市 5.2.4 城乡产业关联度低,农村工业化水平低 5.2.5 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制度滞后一 5.2.6 财政支持比例不当,农业投入比例较低 5.3 小结第6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分析 6.1 重庆市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 6.1.1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 6.1.2 全国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 6.1.3 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分析 6.2 重庆市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6.2.1 产业集聚缺乏良好的计划性 6.2.2 高新技术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滞后 6.2.3 产业集聚带有明显的后发性 6.2.4 集聚效果不明显缺乏产业集聚机制 6.3 影响重庆市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 6.3.1 政策因素 6.3.2 区位因素 6.3.3 市场因素 6.3.4 人文因素 6.4.小结第7章 基于产业集聚的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7.1 产业集聚与主导产业 7.1.1 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性 7.1.2 基于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 7.2 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7.2.1 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7.2.2 主导产业的选择指标体系 7.2.3 基于SVM的主导产业选择 7.3 小结第8章 基于城乡统筹的重庆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8.1 重庆市次级中心城市研究 8.1.1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实力分析 8.1.2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区次级中心的选择 8.2 重庆市城乡网络建设 8.2.1 重庆市城镇发展现状与分析 8.2.2 构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 8.2.3 基于产业集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8.3 重庆市产业集聚发展策略 8.3.1 “都市圈”产业集聚 8.3.2 “一小时经济圈”产业集聚 8.3.3 “渝东北”产业集聚 8.3.4 “渝东南”产业带集聚 8.4 产业转移与重庆城乡统筹 8.4.1 产业转移与城乡统筹 8.4.2 以产业转移促进重庆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8.5 案例——重庆市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 8.5.1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点 8.5.2 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8.5.3 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 8.5.4 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8.5.5 垫江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保障措施 8.6 小结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设想 9.2.1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2.2 未来的研究设想致谢参考文献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