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麾下的黄埔将星》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军事人物 > 《蒋介石麾下的黄埔将星》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8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3434235
作者:邓东峰,王楚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桂永清、黄杰、郑洞国、仙洲、李延年、范汉杰、陈明仁、刘戡8位国民党将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戎马生涯;客观公正地叙述了这些黄埔将领在历史上的作用、地位和功过是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以培养军事人才而著称于世。 它是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一把奇葩,它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影响深远。 这里培养出众多名将,分别投身国共阵营。 得到蒋介石重用的黄埔系学生众多,其中刘戡、李仙洲、李延年、陈明仁、范汉杰、黄杰、郑洞国、桂汞清,便是其中佼佼者。他们是‘蒋校长’的得力门生,充当了早年为蒋家王朝冲锋陷阵的急先锋。

目  录
“扫荡兵团”司令官——刘戡
黄埔“老大”——李仙洲
“铁石将军”——李延年
“虎将”——陈明仁
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
国民党儒将——黄杰
投诚将军——郑洞国
“睡虎”——桂永清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差点断送了八路军与于学忠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当于学忠的部队经过坦埠、旧寨附近时,有些士兵不愿离开山东。八路军有个连队看到他们的装备好,弹药多,全是一色的“捷克式”步枪,就把这些不愿意离开山东的士兵给留下来了。武器是士兵的第二生命,谁见了好武器、新装备不眼馋啊。他们不愿意走,我们又想要,双方都愿意的事,八路军的连长想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罗荣桓很快得知了这件事。他立即告诉鲁中军区,要严厉批评这个连队,并立即将人枪全部送还。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观念和纪律观念,不要因小失大。为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罗荣桓发电报给各军区,指出:”东北军是中间势力,与我有“西安事变”前后之友好历史。我对于学忠部应取团结态度,决不能轻启衅端,即使顽固分子从中挑拨,我们也应加以忍让为妥。”是啊,在山东,八路军只有东北军这一支同盟力量,如果失去他们的支持,那么山东八路军只能孤军奋战了。后来,由于各部队认真贯彻了罗荣桓提出的这些要求,就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件,于学忠部顺利撤离了山东。于学忠部驻防的沂鲁山区和诸(城)日(照)莒(县)山区,纵横数百里,峰峦连绵,山崮耸立,形势险要,是山东中部最大的山区。占据这一带山区,西可与泰山、南“1与蒙山相呼应,北可抵胶济铁路,东可达诸城、莒县、安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两块山区周围的伪军和顽固派,包括鲁山以南的伪军吴化文部,盘踞诸城一带的伪军张步云部,安丘一带的厉文礼部,以及原驻鲁南,后转至日(照)莒(县)公路以北的张里元部等,都对于学忠这两个山区垂涎三尺,企图染指。为抢先控制于部退出阵地,7月4日、12B,山东分局、军区命令鲁中区和滨海区的部队分别向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大规模进军。从7月中旬到8月上旬,同在日军支持下的张步云部、吴化文部和厉文礼部展开激烈战斗,基本控制了日(照)莒(县)公路以北的诸日莒山区,青(州)沂(水)路以东、安(丘)莒(县)边区和青沂路以西的北沂蒙地区等原东北军驻地,新开辟的解放区面积达2,oo余平方公里。控制诸日莒山区和北沂蒙地区后,山东八路军又把重点转向南面的天宝山区和蒙山山区,寻求击退或歼灭进入该地的李仙洲部。8月13日至18日,鲁南军区集中主力第3、第5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天宝山地区刘春霖部的侧翼,纠缠扭打,进行反击。顽军虽然受到损失,但仍越过滋(阳)临(沂)路窜至费(县)北,又遭鲁中第2团的打击,只好退回滋临路南,盘踞在平邑以南的流峪、常庄一带。此间,津浦路西的冀鲁豫军区也全力反击李仙洲部主力。在此局面下,李仙洲部陷入重重困境,入鲁初的2万余人,到这时剩下不到8,000人战斗兵减员半数以上,弹药消耗殆尽,有的轻重机枪只剩几十发枪弹,追击炮只剩下几发炮弹,官兵都害怕再有战斗。远隔津浦路的刘春霖,也一日数电告急。于学忠西撤过微山湖时,曾在张土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约见李仙洲,倾诉了在鲁南坚持抗战,备历艰苦的情况,说到将、校、尉级军官死伤的有几个编制表,自己也有几次险遭不测。听后,李仙洲也不免“兔死狐悲”,流露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其实,李部军官早就信心不足,特别是和八路军几次较量后,大都对八路军的夜袭及伏击“谈之色变”,对画满红实线、红虚线的逐步“鲸吞”和“蚕食”八路军根据地的“入鲁计划”,已彻底失望。至秋初,眼见青纱帐时期将告过去,预期的日军秋季大扫荡迫在眉睫,特别是庞炳勋的被俘对李仙洲及军、师长们更是一个晴天霹雳。李部高级军官,包括曾力主继续东进鲁南者都信心动摇,主张早日南撤。李仙洲虽不情愿,但鉴于形势已濒绝望,无力回天,遂向蒋介石发电请示,大意是:华北大势已去,非92军区区兵力所能挽救。部队弹尽援绝,旷日持久,有被全歼之虞。为抗战长远利益计,请准撤回皖北整补,以图后举。几天后,接到蒋介石复电,大骂李仙洲“非革命军人,限迅即东进,不得延误”。李仙洲看了电文,正无所措置时,又接到蒋介石亲电,命李率部撤回阜阳。李仙洲这才松了一口气,召集师长以上军官密商后,经夏邑附近南撤,于中秋节前到达阜阳。第142师也由鲁南经徐州、砀山间过铁路南撤。国民党在山东的落败,是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错误方针的必然结果,但其中也不能排除于学忠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所起的作用。于、蒋矛盾实质是东北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派系矛盾。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先夺于部经营多年的战略要地和地盘,让嫡系李仙洲取而代之,以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然后再借机整垮东北军。这一点,于学忠看得很清楚,同时,他也看到李仙洲部不可能顺利入鲁,所以,未待接防即匆匆撤出,使蒋介石在山东走了一步败棋。山东八路军方面则正确分析和利用了以上种种矛盾,选择了正确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从而占领了山东战略制高点。眼睁睁吃大亏于学忠离开了山东,从而为其他势力腾出了一定范围。这个真空就成了各种力量争夺的焦点。当时盘踞在于学忠防地周围的伪军和顽固派,包括驻在鲁山以南的山东最大的一股伪军吴化文部,盘踞在诸城一带已经公开投敌的伪军张步云部,安丘一带的伪军厉文礼部,以及在厉保护之下的“摩擦专家”秦启荣残部,还有原驻鲁南,后转至日(照)莒(县)公路以北的张里元部,都对于学忠部原驻防地垂涎三尺,企图填补空白。八路军与于学忠有协议在先,所以行动也比较快。7月4日和12月,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命令鲁中区和滨海区部队分别向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进军。P43—P44

 《蒋介石麾下的黄埔将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