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文明:乌托邦与悲剧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文明:乌托邦与悲剧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6年12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1733429
  • 丛书名:精神分析经典系列丛书
作者:(英)弗兰克尔 著,褚振飞 译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编辑推荐

跟着弗兰克尔,我们走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历史中。尽管所有的民族都有文化和文明,但是对于西方文明而言,重要的是其民主的理念、一神论的理念以及对于理性诉求的强调。这些特点一方面形成了关于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丰富多样的观点,使人类俯首臣服于神圣的权威,促使人类自由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另外一方面也导致了人群中大部分人的被压迫以及匮乏窘困的处境,并且导致了史无前例的战争和流血牺牲。
  没有人能够否认西方文明的影响,没有人能够否认它对人类所承担的责任,但是如果西方世界要充分履行这些责任,它必须首先克服自身存在的那些由来已久而且多数都是深藏在潜意识世界里的矛盾,这些矛盾在肆意地嘲弄着西方文明的道德和理性的雄心壮志。要消除这些矛盾,首先要理解它们。这本书正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内容简介

跟着本书,我们走人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历史中。尽管所有的民族都有文化和文明,但是对于西方文明而言,重要的是其民主的理念、一神论的理念以及对于理性诉求的强调。这些特点一方面形成了关于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丰富多样的观点,使人类俯首臣服于神圣的权威,促使人类自由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另外一方面也导致了人群中大部分人的被压迫以及匮乏窘困的处境,并且导致了史无前例的战争和流血牺牲。
没有人能够否认西方文明的影响,没有人能够否认它对人类所承担的责任,但是如果西方世界要充分履行这些责任,它必须首先克服自身存在的那些由来已久而且多数都是深藏在潜意识世界里的矛盾,这些矛盾在肆意地嘲弄着西方文明的道德和理性的雄心壮志。要消除这些矛盾,首先要理解它们。这本书正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乔治·弗兰克尔出生在维也纳,在那里他学习了哲学和精神分析。纳粹入侵奥地利,迫使他迁居并最终定居伦敦。在伦敦,作者从事了四十多年的精神分析工作。作为精神分析师,他的工作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认为他的方法是对精神分析疗法和人类了解潜意识的一个重大突破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作为社会科学的精神分析
1.弗洛伊德对心理的社会一文化层面的关注
2.俄狄浦斯情结与文化诠释
3.超我与文明
4.对弗洛伊德悲观主义的反叛
第二章 父权制的巩固:雅典与耶路撒冷
1.弥诺斯文化对希腊的影响
2.宙斯至上的权力
3.从神到哲学家
4.一神论与人子崇拜
第三章 原罪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斗争
1.救世的政治
2.中世纪:耶稣征服,耶稣统治
前  言
绪论
不过,承认史前祖先对我们文明的潜意识动机依然具有影响力,这一点很重要。人类这个物种天生的防御装备很差,为了确保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幸存下来,人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在我们的心理上留下了印记,一直遗传下来,在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很多方面持续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态度。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确立了我们身体上的基本特点,同时我们也从他们那里继承了各种各样的内驱力、恐惧和困扰,这些因素常常会压倒文明所有道德和理性上的抱负。
在本卷中,我引用的几乎完全是欧洲文明史,可能会有人因此责备我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实际上,在全球六十多亿人口中,欧洲的人口,加上那些奉行欧洲价值观、代表着西方文明的其他所有国家的人口,也不过九亿,只是人类的一个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文明,如那些建立在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日本神道教、道教等其他宗教基础上的文明,它们的信徒加起来要远远多于西方文明的信仰者。那么除了因为我是一个欧洲人,对欧洲文明有着特殊的兴趣之外,我又为什么只把文明与西方文明联系起来呢?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作为社会科学的精神分析
把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社会病理学研究,这一想法立刻会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精神分析学说怎么能够应用于社会呢?因为它明明是一种个体治疗方法——是病人与分析师之间的个人事务,并且它的发现成果也是来自对个体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精神分析学说对社会没有做任何研究,而弗洛伊德(Freud)则忽略了或者说没有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这些指责的矛头是针对弗洛伊德的,而事实上早在1908年,他就曾经写过一篇长长的论文来谈论文化压抑对心理疾病的影响;他后期的著作几乎完全致力于文化问题。他在《群体心理学》(GroupPsychology)中写道:“个体心理学和社会或群体心理学之间的差别初看起来好像非常显著,但如果进一步仔细考察的话,便会发现,这种差别其实并不显著……因此,从一开始起,个体心理学同时也就是社会心理学。”
弗洛伊德反复强调这样的主张:社会学研究的是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因此就是应用心理学。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承认,弗洛伊德在他的心理学中明确认识到个体所处的社会结构。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发现:“对于外行人而言,弗洛伊德可能是整个文化概念的主要倡导者;他的心理学在本质上涉及了文化;他的理论告诉我们,文化的替代品在人类心理自身确立了,而且个体心理的发展重演了文化的发展过程。”
1935年,七十九岁高龄的弗洛伊德这样写道:“我的兴趣在经过了自然科学、医学和精神疗法的一生迂回之后,终于回到了文化问题,而早在我还太年轻不能严肃思考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让我着迷了。1912年,我的精神分析工作正处于顶峰时期,我已经在《图腾与禁忌》(TotemandTaboo)中试着运用最新的分析发现的结果来探究宗教和道德的根源所在。而我在后来的两本书中把这一工作向更深层做了一些发展,这两本书就是《一个幻觉的未来》(TheFuture of an Illusion,1927)和《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Discontents,1930)。”
在一部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中有一种非常奇怪的错觉,他们责备一个思想家过于拘泥于文化史的继承上,无视社会影响对人类生活的作用。他们常常玩世不恭地歪曲弗洛伊德的思想,编了很多笑话嘲笑他对社会问题反应冷漠。例如说他在咨询室里挂着这样一个牌子:“这里不治疗社会疾苦”。实际上,弗洛伊德在1880年曾经翻译过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StuartMill)的一本著作,其中有些篇章的题目是:“妇女解放”、“工人问题”、“社会主义”等,这一点可能很少有人清楚地了解,尤其那些满脑子都是陈词滥调的批评家们就更不知道了。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文明:乌托邦与悲剧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