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谷城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周谷城传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7541830
作者:莫志斌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周谷城,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同时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一人著有《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部代表作,为中国史学界至今**人。“文革”后他培养了**批史学硕士、博士,主持创办了《中国文化研究集丛》,主编了“中国文化史丛书”。他认为“历史家的理论是指导人的”,“历史家从现实中抽出规律,组成理论,以为理想”。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卓越领导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大家与大教育家周谷城一生近百年的生平与活动为主线,分十一章讲述了他开展学术活动与取得的成就,以及投身民主政治活动及作出的贡献。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以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展现传主跌宕的人生经历。

作者简介

莫志斌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生平与思想、湖南近现代史与湖湘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已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独著《*的治学之路》《邓小平与*:世纪伟人的交流与对话》《青年*思想研究》《*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跟*学读书》《*与国民党人的交往》《周谷城传》《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等著作,主编《*的为人处事》《*的青春风采》丛书及《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三卷)、《湖南教育史》(第二卷)、《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史学家传》等10多部著作。在《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求索》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曾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省“五个一”工程二等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中南出版协会一等奖。200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目  录

第一章 故乡与少年时代

第二章 北上求学

第三章 在大革的洪流中

第四章 流亡上海

第五章 广州中山大学

第六章 任教上海暨南大学

第七章 在陪都重庆

第八章 迎接曙光

第九章 风雨十七年

第十章 夕照青山

第十一章 余辉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历史完形论的基本理论
周谷城先从“史料史观非历史”这一问题谈起。他指出史料是历史之片断。从片断的史料中可以发现完整的历史,但完整的历史之自身,绝非即等于片断的史料。史学家从史料中去寻找历史,从而编著史学书籍,但并不把史料当历史,“而只把史料当寻找历史的指路碑及历史的代表”。他不赞成蔡元培的“史学本是史料学”的观点。无论如何,史料只可视为寻找历史之指路碑,只可视为历史之代表或片断的痕迹,却并不是历史之自身。
史料不等于历史自身。同样,史观也不是历史之自身。史观,只可视为对历史的看法。例如:历史即理性发展史,如Hegel所说:所谓历史即阶级斗争史,如Marx与Endes等所说。但这都只是对历史的看法。本着这等看法从史料当中去寻找历史是可以的,但是把这些对历史的看法当作历史之自身的观点是不妥当的。
史料、史观并非历史之自身,那么,历史自身之含义是什么?周谷城认为“历史之自身乃客观的独立存在”,历史这一名词代表两层意义,即“常代表着历史之客观的存在与历史之文字的表现”。要看到“客观的存在与文字的表现一向是未加分别的,其实,客观的存在与文字的表现倘不分别清楚,则历史之自身云云,终将被人忽视。”因此,他赞成冯友兰先生的意见:历史有二义,一是指事情之自身,二是指事情之记述。前者可称之为“客观的历史”,后者可称之为“主观的历史”。周谷城认为不必再冠以“客观”、“主观”字眼,只要弄清楚区别,懂得历史之自身乃客观的独立存在即可。
周谷城不无遗憾地指出,截至今日为止,所有史书却不注重历史是人类过去之活动,甚至完全遗漏这一点。于是历史书籍中所见的只是记事文字之摘录,或典章制度之说明,或个别史料之排比,而不是过去活动之显现。换言之,史书中所见只是静止而不是活动。之所以不注重活动,或遗漏活动,究其原因或出于无意地忽略,或出于有意的主张。他认为即使像梁启超这样著名的史家亦不免有此忽略,其研究历史的一最大缺陷,几乎与过去多数史书相同,只详述已经成立了的朝代,而略述朝与朝之交的剧烈变乱情形,换言之,“惯以静止为叙述的对象,不以活动为叙述的对象”。周谷城认为这样编纂史书,由于把“朝与朝之间的剧烈活动”这一“内容最丰富的单位”给忽略了,故使编写的史书就缺少了“活力”,显得呆板。

 周谷城传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