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之维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绵延之维

  • 版 次:1
  • 页 数:306
  • 字 数:250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9046589
  • 丛书名: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
作者:杨华 著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编辑推荐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汇集了来自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吉林、福建11个重要农业大省15个村庄的调查研究报告,描述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展现北方农村、中部农村和南方农村的非均衡性,透视中央农村政策在不同地域村庄的实践逻辑,为关心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读者提供生动的村庄现场,为政策研究部门提供有益的观点,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贡献微薄的力量!  
内容简介
在传统中国,农民的生活意义寄托在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上,就是把个体有限生命寓于血脉传递的无限意义当中。农民的“历史感”与“当地感”是对祖先、宗族历史、村落、族人和未来子孙的情感体验,它从祖辈那里继受而来并赋予和寄托在子嗣身上,从而对祖先、未来和村落本身有个切实交代,回答个体存在的超越性理由,使安身立命得以可能。“历史感”与“当地感”构成湘南宗族性村落意义世界的根基,并在深层次上影响人们的行为实践和村落文化的存在状态。
作者简介
杨华,1981平生,湖南郴州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与农村社会学。近年主要致力于探索变迁社会中的农民意义世界,发表论文20余篇。
目  录
总序
导论
村落概况
意义篇
 农民意义世界的根基
 男子的生活意义
 妇女何以安身立命?
 “纯女户”的生态景光
 农村的代际关系
 村落中的“面子”
 宗族、信仰与老年人状况
 价值失落与结构转型
行为篇
 姻亲的轻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意义篇
  农民意义世界的根基
  湘南宗族性村落的居住结构基本上是一个姓氏占据一个或附近几个湾,但在有的宗族性村落里却零散地有些“外来户”存在。这些“外来户”村民不是与原住姓氏同时来村落里居住的,其在村落的时间远不及村落自身的历史。“外来户”村民主要是因为随母改嫁到另外的村落造成的,随母而来的子嗣无论姓氏更改与否,都被看做是与原住姓氏不同的外地村民。这些“外来户”基本上住不长久,到某个时候他们会“悄然”离开村落,回到他们祖辈生活的村落。
  [案例1]湘南水村杨本拉的父亲是遗腹子,因母亲改嫁到附近乡镇而在那里出生、长大和结婚。杨本拉二十几岁时又迁回马公,在其爷爷的老家重新安家立业并娶妻生子。而其父母则老死在附近乡镇。尽管是隔代人了而且话语习惯都不相同,但水村人还是平静地接纳了他,没把他当外人看待,像平常人家一样同他们交往。因为无论如何,他以及他没有回来的父亲仍是水村杨姓宗祠里的人,在村落里有他的立锥之地。水村人常讲,“从这里出去的,就还可以回到这里来”。
  在宗族性村落里,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牵引着“外来户”的生活实践和生命历程,构成了他们的意义和价值世界,从而使他们苦苦追寻,乐此不疲,甚至将整个生命都葬送进去也在所不惜。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外来户”如此痴迷呢?本章通过对宗族性村落“外来户”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的追述,认为宗族性村落的“历史感”与“当地感”是农民对宗族祖宗、村落历史、自我、族人以及未来生命的体验和情感意识,它是从祖辈那里继受而来,并不间断地往下寄托和传递,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传统农民意义世界的根基。
意义世界建筑在祖辈村落
  “外来户”迁出或迁回村落,是现实与历史较量的结果,而且是以历史最终战胜现实为结局。“外来户”在纯姓村落是作为村落的他者而存在,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及生活于其中的村落只有现实感、此在感,没有历代感、彼在感。一句话,他们没有其他村民先赋的“历史感”和“当地感”。村落之于他们,无论时间距离还是空间距离都相当短,因而他们无法像其他村民那样在村落的时空中无限地追溯和穿梭。这是他们的困惑和无奈,也是他们不得不迁移的主要原因。
  ……

 绵延之维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