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轮回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十年轮回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7600290
  • 丛书名:全球化·金融创新·风险管理
作者:(马来)沈联涛 著,杨宇光,刘敬国 译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编辑推荐

     吴敬琏、刘明康、斯坦利·费希尔等联袂推荐! 2009年8月全球首发,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们亲眼目睹十年一次的三场危机。在国际市场初露转机时,中国资产市场再度热火朝天,是金融区隔、独立市场的孤岛效应,还是传导失灵?金融危机:故事还没有结束…… 唤醒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记忆,是为了找寻当前危机发生的前因,揭示金融危机的“罗生门”,是为了捍耳亚洲人自主发展的权利。危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各国的中央银行、全球的金融监管者为什么不能防患于未然?他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危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危机要我们改变什么? 本书展现了作者在亚洲和全球监管的丰富经验与深入分析和解剖问题的能力。书中对亚洲的经济金融危机的描述引人入胜,不可不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从内部人的视角对当前世界金融风暴进行了独特描述。作者是一个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这场目前仍在进行的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作者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抵抗通缩的零利率政策诱发了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催生了亚洲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则摧毁了亚洲的经济。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表明,全球金融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程度是如此之深,以致我们目前用以应对关键事件的工具和组织结构完全是过时的。本书揭示了目前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是无力应对全球泡沫的,并对需要变革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作者认为,“没有一次金融危机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因素,有望帮助我们发现并且缓和下一次危机。”“一国的危机与国内市场、政策和制度的失败相关,而全球危机则与在网络化世界中通过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而传导的失败有关。”“我们一直未能及时察觉危机的出现,因为我们在社会行为准则、政策制定及实施上,在思想、法律和行政体系上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在起作用,每一方面都有盲点。如果这在一个国家里是很糟糕的事,那么它在全球范围中就是灾难性的。”这可以看作是一个金融监管者最深刻的反省。
作者简介

     沈联涛(Andrew Sheng)现任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召集人,中国投资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来西亚总统经济顾问。曾于1998年10月~2005年9月连续三届担任香港证监会主席,并在2003~2005年间担任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1993~1998年问担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目前,他主持经合组织一亚洲开发银行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亚洲资本市场论坛。 沈联涛是马来亚大学访问教授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曾经撰写有关货币及金融领域的文章及著作,包括个人专著《银行业重组:1980年代的教训》(世界银行,1996年出版)。他毕业于英国Bristol大学,并获该校颁授经济学一级荣誉学位,1999年被该校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目  录
总序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分崩离析
第二章 日本和亚洲危机
第三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四章 银行业:最薄弱的环节
第五章 华盛顿共识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六章 泰国:全球化的业报
第七章 韩国:外强中干
第八章 马来西亚:特立独行
第九章 印度尼西亚:从经济危机到政治危机
第十章 中国香港: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策
第十一章 中国:龙的腾飞
第十二章 从危机到一体化
第十三章 金融工程的新世界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出了什么问题?
第十五章 全球金融崩溃
第十六章 治理危机
附录一 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大事记
附录二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分崩离析1997年6月30日快近子夜时分,当我到达崭新的香港会展中心新侧厅时,无情的雨水把我淋得浑身湿透了。在那里,我们观看穿着得体的白色制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升起鲜红的中国国旗。在会展中心外面,英国皇家快艇不列颠号载着查尔斯王子和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顶着阵阵大风和滔滔波浪,驶离维多利亚港。
第二天,庆祝活动在出奇的宁静中举行,因为香港居民开始适应香港经过156年英国殖民统治后回归中国的形势。三天前,即在6月27日,香港股票市场上恒生指数上涨到15196点的高峰。中国内地公司的股票在港市称为红筹股或H股,已被普遍看好,引领香港股市止跌回升。房价也蹿涨,打破了纪录。即使最乐观的预测都未预见到香港回归中国激发出这么愉快和信心百倍的情绪。诚如中国承诺过的那样,“这里的明天会更好”。
然而,世界在悄无声息地分崩离析。
1997年7月2日,星期三1997年7月2日星期三早晨4:30左右,泰国银行(BoT,即泰国中央银行)开始打电话向当地和外国银行高管发出重要通告:允许与美元挂钩的泰铢汇率浮动。十多年来,泰铢与美元比价一直是25比1。到这天结束时,泰铢币值在在岸交易中大约损失14%,在离岸交易中损失l9%,于是泰国银行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临时援助。
泰铢与美元脱钩的重要性很快凸显出来。我首先想到的是泰铢汇率浮动将对亚洲其他货币带来的压力。我预测港元将成为主要的受冲击目标,其时港元与美元按7.80港元兑换1美元挂钩。作为香港金管局(HKMA)——实际上相当于中央银行——的副总裁,我负责储备金管理和对外事务。当时我正忙于准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第52届联合年会,这次年会定于1997年9月17日至25日在香港举行。会议期间,全球金融界精英分子将在香港会展中心济济一堂,庆祝香港和平回归中国。这种场合是不能出任何差错的。
我想起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过一句俏皮话:“危机不会发生——因为我的日程表已经排满了。”然而,我们已经处于金融海啸之中,它将首先席卷亚洲,然后全世界。
就在六个星期前,即1997年5月24日,我在曼谷参加了一个重要会议,讨论在1997年7月前已露端倪的泰铢危机。泰国银行邀请“东亚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主管会议”(EMEAP)这个机构里的中央银行和货币管理当局的主要官员来就市场投机和保卫本国货币的方略交换意见。我在泰国银行里的以副行长贾雅瓦·维布瓦迪(ChaiyawatWibulswadi)为首的那些好朋友向与会者扼要介绍了泰铢情况。贾雅瓦是一个性格文静、办事高效的经济学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受的教育,他用泰文写过几本著作,论述像“小熊维尼”一样家喻户晓的公众热门绎济话题,因此享有盛名。会议开得非常严肃,很像作战室里汇报战况和传达指示的会议。

 十年轮回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