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博弈——温州社会变革见证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式博弈——温州社会变革见证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1400014
作者:朱丹,谷迎春 著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编辑推荐
  一本原生态记录温州30年变革的书;一本由温州人自己讲述创业传奇的书;一本以鲜活的个案诠释温州精神的书。
  每个温州人必须了解的历史,每个期望了解温州现象的人必读书!本书是温州社会各界人士口述温州社会变革的真实记录,分五个部分:政策回眸、商界风云、社会变迁、民间组织及社会众生。34位当事人的口述,折射出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温州经济和社会秩序变革中生存状态的衍变历程,以及由此萌发的对社会改革目标的多元化要求。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温州社会各界人士口述温州社会变革的真实记录,分五个部分:政策回眸、商界风云、社会变迁、民间组织及社会众生。34位当事人的口述,折射出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温州经济和社会秩序变革中生存状态的衍变历程,以及由此萌发的对社会改革目标的多元化要求。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本书记录的这一个个温州人鲜活的创业传奇,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温州敢为人先、持续创新的答案。
作者简介
朱丹,浙江财经学院副教授,从事社会学研究多年,主要学术方向为女性研究。
目  录
前言
辑一 政策回眸
他们说我是“个体书记”
温州改革试验区重要政策出台的前前后后
风风雨雨话温州——温州政策研究者如是说
我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风雨同舟
十年求索,终修正果——温州股份合作经济的坎坷命运
敢为天下先——开创“挂户经营”先河的金乡
温州本土经济学家侃温州
推倒户籍的“柏林墙”——温州户籍制度的变革
从3.87到21.5——温州住房制度的变迁
摸着石头过河——温州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辑二 商界风云
为了生存与发展——一个逼出来的企业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辑一 政策回眸
  口述者:80年代中后期温州市委主要负责人 男
  口述整理者:王文奇
  访谈时间:2004年4月20日
  访谈地点:该老同志的家
经过再三的努力,老人的家属终于同意接受访谈。当我们在约定的时间赶到老人的家时,房屋陈设的简陋有些让我们吃惊。你很难想象这就是一个曾经担任温州市“第一把手”的家。老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只能用低沉的声音与我们交流。他偎靠在一把藤椅上,说话时,右手不停地颤抖。谈话间隙,他艰难地喝下了一碗中药、但他思维的缜密,头脑的清晰与身体的孱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说我是“个体书记”
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有些事情记不大清楚了,有些事情也不必要再说了,已经成为历史了。历史自有公允,历史是客观的。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还是值得尊重的,我们全党、全民曾付出过高昂的代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新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十分重要。
我是1985年12月去温州的,当时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诸如“包产到户”的争论非常之大。就在我去之前,市委书记还在抓资本主义,曾抓过著名的“八大王”。省委派到温州的工作组接连不断。
我认为,我们搞社会主义首先要让老百姓相信你,让老百姓吃饱饭。那时我的想法是要搞好国有企业,我也是按这个初衷去实践的。我做的第一步就是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何去何从,让实践来说话;是好是坏,让实践来说话。
国有企业中我们调查了友谊工厂,汇总的意见是搞不好。因为它的产出少,投入也少,你叫它积累根本是一句空话。国有企业一般来说都不容易搞好,虽然它也是尽力的,但它的机制、体制决定了它的命运。我也调查了个体私营经济,它最大的生命力是投入小、产出大、积累多、良性循环。它的投入产出比例是这样:1元钱投入,有10元钱的赢利;而我们的国有大型企业,10元钱投入,只有1元钱赢利。反差这么大。
国有企业不改革,就必定萎缩,这是规律,不可阻挡的。当时我提出这个观点,争论很大,笑我是“个体书记”(笑了起来)——不是老百姓,是政界的人背后这么说的。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式博弈——温州社会变革见证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